在縣志的記載里,往往會有地方官紳為救災而做出種種善舉,表彰官紳愛民如子,重義疏財。
關于水旱災情的信息,以及當時窮苦百姓的生活狀況,正是隱藏在這些文字背后。
或許,這次的旱災雖然來勢洶洶,造成了無數百姓的苦難,卻沒有對朝廷大員的政治前途產生太大的影響,更沒有觸動大明朝政的根基。
在那些修史的讀書人眼中,不過是死了些無關緊要的草民,實在不值得浪費筆墨。
當然,也有可能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史籍中,還留存著關于這場旱災的零星記載,只是朱允熥前世沒有讀到罷了。
“臣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正當朱允熥思緒萬千,神游萬里時,老和尚姚廣孝熟悉的聲音,驟然在耳邊響起,硬生生地將他游離的思緒拽了回來。
朱允熥下意識地回過頭,這才發現姚廣孝、楊士奇、楊榮,夏原吉等三人,已然悄然來到了亭外不遠處。
四人神色各異,卻都帶著一絲隱隱的興奮與期待。
朱允熥臉上神色淡然,輕聲問道:“何喜之有?”
姚廣孝向前行禮,笑道:“陛下,今日政務處收到了蒸汽機工廠的緊急上報。”
“他們充分利用夏日白晝漫長的時間優勢,精心安排了輪班工作的模式,全力加強生產。”
“如今,每日的產能大幅提升,已經增加了上百臺之多。”
“生產出來的蒸汽機,正馬不停蹄、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投入到緊張的抽水抗旱工作中。”
“今年的旱情雖然異常嚴重,但好在之前朝廷大力修筑水庫,如今正好可以放水救急。”
“再加上大量的蒸汽機從江河湖泊中抽水,極大地緩解了旱情。”
“許多原本瀕臨枯萎的莊稼,都因此重獲生機,這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喜事嗎?”
朱允熥聽著姚廣孝的匯報,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苦笑。
不得不說,蒸汽機確實在這次抗旱救災中“大顯身手”,展現出了無可比擬的強大威力。
一臺由大明工廠生產的標準型蒸汽機,其抽水量十分巨大。
幾乎相當于三百個成年勞動力全力以赴踩動傳統的龍骨翻車才能達到的抽水量。
而且,人終究是血肉之軀,是需要吃飯,休息,睡覺的。
可蒸汽機卻不一樣,只要沒有壞,便能晝夜不停運轉,持續不斷地抽水。
若是考慮到這一點,蒸汽機的實際抽水效率,還要高得多。
如今,整個大明境內,已經有上萬臺這樣的蒸汽抽水機在各地的抗旱一線日夜不停的運轉。
如此龐大的數量,相當于動員了上千萬的壯年勞動力全力抽水抗旱。
這在以往,是絕對無法想象的,更不可能做到。
之所以蒸汽機的生產速度如此之快,主要得益于朱允熥從一開始便極具前瞻性的決策。
采用了標準化零件設計,精心制定了流水線式的生產流程,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再加上大明朝廷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全力支持蒸汽機的生產,使得生產工作得以快速,高效地推進。
隨著抗旱工作的持續,蒸汽機的巨大作用愈發凸顯,逐漸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