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眼下所呈現出的繁榮景象,其根基就在于有穩定且價格低廉的糧食供應。
倘若缺糧,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轉,就會如同失去了潤滑油的機器,必將陷入一片混亂,難以正常運行。
從前大明還未發展工業,沒有像現在這般繁榮的貿易時,缺糧會造成一個個地區的百姓,大量餓死。
但只要范圍不是特別廣,那么,它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反而是有限的。
而現在,隨著大明工商業的發展,缺糧所帶來的影響,不止是餓死底層百姓,還會擾亂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轉!
只要能買到足夠的糧食,多花一點錢又算得了什么呢?
反正后續大明還可以憑借強大的工業品出口和其他各類貿易,將用來買糧的錢再賺回來。
姚廣孝微微欠身,道:“陛下請放心,臣等已然在著手布置相關事宜,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之中。”
稍作停頓,他臉上再度浮現出一抹難以抑制的歡喜笑意,道:“不止如此,還有一個好消息要向陛下稟報。”
“據我方情報人員送回來的消息,自我大明天軍遠征南洋之后,南洋諸國皆被我大明天威所震懾,對我大明敬畏有加。”
“從前,南洋諸國對使用大明寶鈔大多不感興趣,可如今卻不一樣了。”
“不止是暹羅、蒲甘,就連周邊其他國家的官員、商人,亦對大明寶鈔趨之若鶩。”
“都愿意接受大明寶鈔作為結算貨幣。”
“陛下如此憂心糧食之事,依臣之見,大可進一步擴大糧食進口的規模。”
“暹羅固然有糧食可供我大明采購,但其他南洋諸國,同樣也能成為我們的糧食來源。”
“我們完全可以與他們簽訂貿易條約,大量進口糧食,以充實我大明的糧倉。”
雖說購買糧食是當務之急,但買糧食畢竟是要真金白銀往外掏的。
而且,從南洋買糧進來,不僅沒有什么利潤可圖,反而很可能因為運輸、損耗等因素虧本。
故而,沒有皇帝的批準,他們這些臣子也不敢擅自做主,太大規模地采購糧食。
此際見到朱允熥對糧食問題如此憂心忡忡,姚廣孝才提出了這個建議。
“買!”朱允熥毫不猶豫地拍板:“不計成本,不計代價地買。”
“哪怕花費再多的錢財,動用再多的資源,也在所不惜。”
“寧可買回來的糧食吃不完,爛在大明的糧倉里,也絕不能讓大明的任何一個百姓挨餓。”
“不止如此,今年雖然遭遇了旱災,但朕希望官倉里出售的糧食,仍然保持原價,不漲一分一毫。”
“保障糧食供應所虧損的錢財,由戶部全額補貼,所需資金從國庫里面支取。”
朱允熥很清楚,糧食是剛性消費。
一般的漲價,其實對糧食消費影響很小。
如果說,通過漲價使得糧食的消費降低了,那就一定是有人在餓肚子了。
他要大明的經濟穩定,要大明寶鈔的幣值穩定,就一定要將糧食價格穩定下來。
只要度過了今年這一關,日后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農田水利建設的全面鋪開,糧食產量必然激增,大明將再也不會有缺糧之憂。
“陛下,此事只怕還有許多困難。”朱允熥的話音剛落,楊榮卻是在一旁開口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