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與我大明簽訂了盟約,他們不僅打算全力向大明出口糧食,還有大量的胡椒和蘇木。”
“還同意使用大明寶鈔作為雙方貿易的結算貨幣。”
姚廣孝眼中閃爍著光芒,繼續道:“這就意味著,往后我們只需憑借大明銀行印制出來的寶鈔,每年便能從暹羅進口至少一兩百萬石的糧食,還有數十萬斤乃至更多的胡椒和蘇木,這對我大明,將有莫大的好處!”
“此外,勃固王朝也已完全被我軍降服。”
姚廣孝的語氣愈發高昂:“我軍不僅成功解救了遭到囚禁、淪為奴隸的數萬大明百姓,讓他們重獲自由,還順利拿下了勃固流金河的翡翠礦場。”
“據初步考察,這座翡翠礦場每年至少能產出價值幾百萬兩的翡翠。”
姚廣孝雙手抱拳,高聲道,“臣等前來,正是為向陛下您賀喜!”
朱允熥聽到這番話,微微一怔,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詫異。
他連忙伸出手,接過姚廣孝手中的紙條,不禁連聲道:“好啊!好啊!朱壽和李思聰果然不負朕望!”
按理來講,前線遠征軍的消息,戰報理應上交到軍務處,再由軍務處呈報給皇帝。
但明軍雖已設立了海上快艇通信,可受制于海上環境和距離等因素,速度仍然較慢。
相反,姚廣孝執掌的大明情報局,比軍務處下屬的情報機構更早成立,規模更為龐大,在海外諸國的滲透也更為深入。
而且,大明情報局擁有大量訓練有素、用于傳遞消息的信鴿。
雖然信鴿通信會有不少丟失,但編制了密碼之后,信件上寫的都是外人看不懂的亂文。
沒有對應的密碼本,就不可能走露消息。
而只要數量夠多,再加上科學的訓練,總有信鴿能將信件送到。
正因如此,正式的軍報還未送達京城,大明情報局卻已先一步收到了詳細的情報。
姚廣孝輕撫胡須,臉上浮現欣喜笑意,道:“陛下,如今有了暹羅等地運來的糧食,我大明便再無缺糧之憂,陛下大可寬心了。”
朱允熥聽聞此言,難掩心中的興奮,“噌”地一下從椅子上站起身來,來回踱著步子,道:“好!眼下正值盛夏,距離秋收的日子也不遠了。”
“你們政務處務必抓緊時間布置下去,大量從暹羅、蒲甘以及倭國等地進口糧食。”
“價格稍貴一些也無妨,即便買進來之后,虧本賣出也沒關系。”
在朱允熥心中,其他諸多事務都可以暫且擱置。
唯有糧食問題,始終是他最為關心,最為牽掛的大事。
糧食這東西,多了沒事,可一旦短缺,那帶來的后果將不堪設想。
但凡糧食供應減少百分之十,糧價便會瘋狂飆升,直至將最窮困的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三十的百姓活活餓死。
因為一旦糧食短缺,就會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刺激無數人瘋狂囤積糧食。
這種囤積,可不是少數富商的投機行為,而會演變成全民性的搶購、囤積糧食的狂潮。
越是饑荒缺糧,越是會有大量糧食被“藏”起來,餓死的人也越來越多。
更為棘手的是,面對這種全民性的行為,朝廷很難像抓奸商一樣,抓人來治罪,遏制這股風潮的蔓延。
不僅如此,朱允熥之前費盡心血,以白銀和糧食作為“擔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大明寶鈔的信譽,也極有可能因為這場“缺糧”引發的大災荒,而瞬間崩塌,化為烏有。
如果寶鈔買不到糧食,或者糧食上漲十倍,那寶鈔還能叫寶鈔嗎?
這也正是朱允熥一直以來憂心忡忡的重要原因。
民以食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