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停頓,朱允熥轉過身來,繼續道:“鹽,乃天下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之物。”
“無論價格高昂還是低廉,老百姓都不得不花錢購買。”
“而且,不管是富戶豪門,還是貧寒人家,他們在購買鹽時所花費的金錢數額并無差別。”
“對于富人們來說,買鹽所花的那點錢,不過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一提,絲毫不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
“然而,對于窮苦百姓而言,買鹽的支出,卻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因為鹽稅的存在,因為買不起鹽,由此引發的災禍、動亂,數不勝數。”
“從前的張士誠之流,便是私鹽販子出身。”
“這些私鹽販子的出現,根源就在于鹽稅使得鹽價高昂無比,普通百姓難以承受,才會滋生出這樣的亂象。”
朱允熥的目光,從楊榮等四人身上緩緩掃過,緩緩道:“你們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也不瞞著你們。”
“朕從前便與姚廣孝、楊士奇談及過此事,朕認為,朝廷的稅賦征收,理應向富人征稅,給窮人減稅,對那些極度貧困的百姓不征稅,反而給他們救濟。”
“朕要順應天道,遵循天理而行,損有余而補不足。”
“鹽稅,便是典型的損不足以奉有余。”
“每一斤鹽所征的稅賦相同,每戶人家購買鹽時也都繳納了一樣的鹽稅。”
“表面上看似公平公正,可這恰恰是最大的不公平。”
“富人和窮人食用的鹽量皆是一樣,所以繳納的鹽稅一樣,可他們實際承受的經濟負擔卻有著天壤之別。”
“這就好比擁有一百畝良田的富戶,和連一畝田地都沒有的貧農,卻繳納了相同的稅賦,這怎么能一樣呢?”
“這又哪里有公平可言呢?”
“天底下,絕大多數人都是窮苦百姓,富人僅僅占據極少的一部分。”
“也正是這些數量龐大的窮人,吃了大多數的鹽,也承擔了絕大部分的鹽稅。”
“長此以往,這種不合理的稅賦制度只會導致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也會日益尖銳。”
“從前,朝廷財政困難,實在是沒有其他辦法,只能依賴鹽稅。”
“如今,朝廷既然能夠從大明銀行、稅務司,以及各個工廠等其他地方獲得的資金,那么這項主要向窮人征收的鹽稅,就理應廢除了。”
聽完這番話,楊榮、楊士奇、夏原吉等人只覺心頭猛地一震。
夏原吉向前一步,神色凝重,恭敬躬身行禮,道:“陛下心懷此等仁善之意,實乃江山社稷之洪福,更是天下億萬黎民之福。”
他微微頓了頓,又接著道:“只是,當下朝廷財政狀況本就艱難,入不敷出。”
“若再廢除鹽業專營,這往后的日子,可就舉步維艱了。”
“陛下有這份憐憫百姓的赤誠之心,實在是難能可貴。”
“但真要廢除鹽引制度,還需從長計議,暫時先緩一緩為好。”
“待朝廷財政充盈,國庫豐裕殷實之時,再行廢除,也為時不晚。”
朱允熥臉色一正,斷然道:“朕意已決,此事不能再拖延!”
他語氣嚴肅,斬釘截鐵。
“你們莫要只看到鹽引制度給朝廷帶來的賦稅收入,卻忽視了其背后隱藏的巨大危害,以及高昂的征收成本。”
“正如朕剛才所言,單是私鹽販賣一事,便引發了多少禍端與動亂!”
“沿海之地,乃至整個大明的治安,都因此而惡化了許多。”
“為了整治這些亂象,朝廷以及各級官府,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