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軍隊歸根結底是由人組成的,其中不乏從舊軍轉過來的士卒。”
“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絕非一朝一夕便能扭轉,新軍士卒自然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不過,我們也應看到他們的顯著進步。”
“新軍的軍紀,必須進一步強化。”
“將士們要徹底轉變思想,將所有戰利品、繳獲之物,一概上交歸公。”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件事,不能指望他們在一夜之間達成,只能循序漸進。”
“依朕看,派御史前去督查軍紀并不妥當。”
“軍務處下面有專門的軍紀處,此事理應由他們負責。”
“就讓軍務處派人前往暹羅和勃固。”
“一來慰問在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給予他們應有的嘉獎。”
“二來鄭重申明軍紀,查處觸犯軍紀之人”
“如此,既不會引發將士們的抵觸情緒,又能起到嚴明軍紀的作用。”
說白了,派遣文官前往與派遣武官前往,其產生的效果會有天壤之別。
若派文官去,即便打著犒勞軍隊的旗號,將士們心底也會認定他是來監軍的,從內心深處便會對其產生抵觸與厭惡情緒。
可要是派武官前去,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在將士們眼中,武官是自己人,看法自然全然不同。
更何況,武官本就有帶兵經歷,新軍之中,多半有他昔日的戰友與舊部。
這無疑更便于了解實際情況,處理軍中事務。
“陛下圣明,如此安排實在妥當。”楊榮與夏原吉兩人異口同聲,皆再無任何異議。
“那翡翠之事又當如何處置?”姚廣孝黑眸微微一縮,沉聲問道:“也讓軍務處派去的人一并處理嗎?”
“不!”朱允熥搖了搖頭,道:“軍務處派去的人,職責僅在于申明往后的軍紀,對于違反軍紀者予以嚴厲懲處。不可再去翻查從前的舊賬。”
“畢竟,這并非性質特別惡劣的燒殺搶掠之事。”
“不過是依照以往慣例,由將士們瓜分戰利品罷了。”
“倘若軍務處的欽差去翻這個舊賬,只會激怒遠征軍的將士。”
“如此一來,便與派遣御史前往毫無差別了。”
說到此處,朱允熥微微停頓了一下,方繼續道:“遠征軍是朱壽率領的。這件事,終究還只能由他來解決。”
“姚廣孝,你以私人身份,給他寫一封信,借助情報局的渠道,用飛鴿火速傳遞給朱壽。”
“將朕打算利用翡翠礦場,大作文章,以此補充國庫財政收入的消息透露給他。”
“告知朱壽,務必全力配合朝廷的計劃。”
“至于該如何做,才能既確保翡翠不向外流失,又能穩住三軍將士的心,朕深信他定能想出辦法。”
姚廣孝面露擔憂之色,眉頭微微皺起,道:“信,臣當然可以寫。但那朱壽領兵在外,面臨這般棘手之事,只怕也會倍感為難,他會聽從臣的建議嗎?”
“他身為軍務大臣,又是遠征軍的統帥,更是大明的舳艫侯,朕信得過他。”
朱允熥語氣堅定,稍作思索,又補充道:“你還可告訴朱壽,他此番率軍下南洋,征伐暹羅、勃固,立下赫赫戰功。”
“只要再將這件事妥善辦好,日后,他便不再只是舳艫侯,而是大明的舳艫公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