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歷二十九年八月中旬。
久旱無雨的江南地區,終于盼來了一場遲來的甘霖。
數日之間,狂風在江南多地肆意呼嘯,暴雨如注,傾盆而下。
干裂的大地似久旱逢甘露的旅人,貪婪地吮吸著這場天降恩澤。
此番降雨,乃是臺風登陸所致。
盡管持續時間不長,但其帶來的雨量卻極為可觀。
困擾江南數月的旱情,就此徹底畫上句號。
當然,臺風在帶來雨水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了一些災害。
部分百姓的房屋在臺風的肆虐下倒塌,一些田地也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沒。
然而,相較于旱災造成的沉重打擊,此次臺風降雨的破壞力,已然小了許多。
此時的大明,已經在各地興建了眾多水庫,只是因長期干旱,多數水庫近乎干涸。
這場暴雨如及時雨,讓水庫重新蓄滿了水。
不僅如此,水庫還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巨大作用,有效緩解了山洪的沖擊,極大地降低了臺風帶來的災害損失。
隨著旱情解除,朝廷內此前關于皇帝是否應當祭天求雨的爭論,終于落下帷幕。
同樣在八月,遵照朝廷旨意,各地依照慣例開科取士,舉行了鄉試。
放榜之日,榜單前人頭攢動。
有人神采飛揚,滿心歡喜。
有人則黯然神傷,落寞離去。
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此次鄉試,因增設了諸多科目,錄取人數大幅增加。
一時間,喜訊傳遍四方,不少鄉鎮都有子弟高中“舉人”。
到處張燈結彩,親朋好友簇擁著新科舉人,敲鑼打鼓地慶祝,熱鬧非凡,歡聲笑語在街巷間回蕩,盡顯榮耀。
這些舉人中的絕大多數,將在明年春天赴京參加會試。
到那時又是一番龍爭虎斗,風云際會了。
與此同時,籌備已久的京師大學正式宣告成立,并舉行了盛大而隆重的開學典禮。
朱允熥身為皇帝,亦是京師大學名義上的校長,率文武百官,親臨現場,以示重視。
新成立的京師大學,師資力量雄厚,以大明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為核心骨干,還廣納各地的技術人才,組建了一支多元化的教師隊伍。
這些教師不僅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在教學之余,依舊要如同在大明科學院時那般,投身于科研工作,真正做到了研教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