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想法瞬間改變,滿心盤算著是不是該遠遠避開,免得被這“莽撞”的解縉牽連,惹禍上身。
但剛想抬腳離開,他又猛地頓住。
轉念一想,解縉畢竟是天下聞名的大儒。
在學界,官場都有著深厚的人脈與影響力。
若能成功攀上他這層關系,對自己往后的仕途,學業,那可有著莫大的助益。
今日這般難得的機會擺在眼前,若是輕易錯過,實在心有不甘。
一時間,他只覺左右為難,像被定在了原地,舉棋不定起來。
就在這書生內心天人交戰之時,解縉已清了清嗓子,再度開口。
“圣人之道,天下大公!”
“解某私以為,方希直所講授的新學,取法于天地間至高無上的大德,體悟陰陽調和的大同至理,精準切中了圣人的本意,乃當之無愧的圣人之道。”
他這一出言,立場便十分鮮明。
眾人望向解縉,眼神各異。
而那名原本就舉棋不定的官宦子弟,此刻心中更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盡管方孝孺的新學,在底層百姓群體里,收獲了諸多稱贊與叫好之聲。
那些窮苦書生,更是為了新學奔走相告,興奮不已。
總體而言,支持新學的人不在少數。
然而,在官場上,那些飽讀詩書,深諳權謀的官員,以及富可敵國的豪商巨賈們,乃至掌握帝國基層權力的大量鄉紳,幾乎沒有幾人認可方孝孺的言論。
即便是那些武將勛貴,他們雖不通圣人經典中的微言大義,但一聽聞方孝孺的理論是要將天下的田地和財富均分給天下之人,也都一個個破口大罵。
新政與新學之爭,牽涉的利益群體盤根錯節,錯綜復雜,其影響范圍之廣,程度之深,超乎想象。
任何人一旦卷入其中,稍有不慎,便會墜入深淵,落一個粉身碎骨的下場。
別看當下新學勢頭看似洶涌澎湃,可仔細思量,若沒有官僚階層的大力支持,僅僅依靠以方孝孺為首的一群手無實權的讀書人,以及一群毫無根基的貧民百姓,真的能夠成就一番改天換地的大事嗎?
這名官宦子弟對此并不相信。
此番陛下降旨,召天下賢良入京,商討新政與新學之事,朝堂上的官員們早已暗中四處串聯活動,私下達成共識,誓要在朝堂之上,給方孝孺一個下馬威,將新學這股所謂的“歪風邪氣”徹底鎮壓下去。
以他對朝堂權力運作的理解,這么多官員聯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而這解縉,剛剛踏入京城,全然不思如何明哲保身,竟公然站到了方孝孺那一邊,這不是自尋死路又是什么?
官宦子弟想到此處,心中一陣發涼,暗自搖頭。
罷了罷了,自己還是離他遠一些為妙。
別再想著去套近乎、拉關系了。
省得他日上斷頭臺的時候,鮮血濺到了自己身上,惹來無端災禍。
他這般想著,腳下不自覺地悄悄往后退去,身形一轉,就要往茶館外走去。
就在這時,他眼角余光不經意間一掃,發現在茶館幽暗的角落里,坐著兩個人,正悠然地喝著茶。
官宦子弟的目光在其中一人的臉上定格,不由得身體猛地一愣,雙眼瞳孔驟然放大,似是看到了什么本不應該出現的人……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