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出現其中任何一項危機,他若再強行推進改革,那無疑是在懸崖邊緣跳舞,極有可能威脅到政權的穩定性,甚至會將整個大明王朝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然而,此刻靜下心來細細審視,朱允熥又不得不承認,所有這些可怕的危機,目前都還只是停留在想象之中,并未真正發生。
或者說,在他的治理,這一切都根本就不會發生。
那他其實他根本就沒有什么可憂心忡忡的!
歷朝歷代的改革,之所以困難重重,大多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極為關鍵的原因便是,但凡改革,往往都是因為國家積弊已久,已然到了走投無路的絕境,才不得不做出的無奈之舉。
說白了,但凡還有其他的選擇,統治者都是沒有什么動力去進行所謂的大改革的。
人有惰性,喜歡沿著原來的軌道行事,而討厭不穩定性。
國家更是如此。
只有危機出現的時候,才會有動力去推動改革。
故而才有“危機就是轉機”的說法。
不是因為危機真的有什么轉機,而是危機讓人走投無路,逼著人去轉!
有好日子好好的過著,誰想去改革啊!
一切按步就班不好嗎?
在正常情況下,國家實際上沒有任何改革的動力。
可真到了危機時刻再去改,就如同給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下猛藥,稍有不慎,便可能直接要了病人的性命。
但此刻的大明,卻截然不同。
大明并非如某些王朝那般病入膏肓,恰恰相反,它如今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之景。
朱允熥是出于自身的主動意愿去推動此事,絕非如那些走投無路的統治者,被逼無奈才著手改革。
因此,他所面臨的風險,相較于那些積弊已深的王朝進行改革時,自然要低得多。
歷史上,確實從未有過一個強盛的王朝,在其鼎盛之際,只因主動推行積極向好的改革,便陷入動蕩,乃至走向滅亡的先例。
朱允熥不禁捫心自問,自己是否過度放大了此事的風險?
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從前的大明。
眼下,整個大明境內,都很難找到食不果腹的百姓。
那些妄圖反對自己的官僚與豪紳,無非能走兩條路來興風作浪。
其一,便是奪權。
然而,朝堂之上并無權臣把持朝政,也沒有哪一位手握兵權的將領膽敢公然反對他。
政權與軍權,皆牢牢掌控在朱允熥手中。
成年的皇室宗親,都被他盡數送往海外。
剩下的,要么早已命喪黃泉,要么像周王那般,淪為逃犯,再或者是年歲尚幼,還沒有成年。
在這情況下,還有何人能夠撼動他的權力根基呢?
退一萬步講,內宮之中,還有老朱坐鎮。
這些無疑又是一層堅不可摧的保險。
這條路,他們走不通。
其二,便是鼓動百姓鬧事,甚至煽動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