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朱允熥的安排,他頓時喜出望外,急忙伏地跪拜,高聲說道:“草民叩謝陛下浩蕩隆恩,草民謹遵圣命。”
楊士奇在旁輕聲提醒:“已然領命,便不可再稱草民,應稱‘臣’。”
解縉趕忙再次叩首,言辭懇切道:“臣誠惶誠恐,叩謝天恩,必當竭盡全力,將此書編纂成功”
“好!”朱允熥微微頷首,繼而吩咐道:“編書一事,由姚廣孝牽頭,協調各方關系,具體編纂由你實際負責,你有什么需求,都可向姚廣孝提出。”
編書的首要任務,便是廣羅天下書籍,而這無疑需要大明諸多衙門的通力協作。
在朱允熥眼中,解縉雖才華橫溢,卻絕非協調各方關系便的合適人選。
這位恃才傲物的大才子,行事風格太過剛硬,說不定一不留神,便會將各衙門的官員統統得罪。
屆時,各個衙門怕是會相互推諉,“踢皮球”,甚至暗中使絆子,故意從中作梗。
反觀姚廣孝,就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姚廣孝身為政務大臣,在朝堂之上威望極高,民間都尊稱他為“黑衣宰相”。
再者,他還執掌著探聽司與大明情報局,身上那層神秘色彩,更是令眾人敬畏有加。
各個衙門豈敢不給他幾分薄面?
再則,姚廣孝辦事的手腕,也不是解縉能比的!
所以,讓姚廣孝負責書籍搜集與各方關系協調,解縉只需專心投入編書工作,各司其職,最為妥當。
朱允熥略作思忖,又補充叮囑道:“此外,你要多向大明科學院院長賴文安,京師大學副校長微國公文元柳虛心求教。”
“但凡涉及科學領域的知識,皆由大明科學院與京師大學派人負責匯編審核。”
在傳統的文化知識層面,解縉的學識自是無可挑剔。
可一旦觸及新知識,朱允熥還是更信賴大明科學院與京師大學。
那里有大明最專業的科學研究人員。
“新學的相關內容,則待方孝孺進京后,你與他一同研討。”
方孝孺作為新學的開創者,編書之際,自然要向他多多“取經”。
至少得先統一思路,免得編出前后矛盾的內容,被對手抓住把柄大肆攻擊。
“臣領旨!”解縉恭聲道。
朱允熥輕輕抬手,示意道:“你平身吧,即刻前往政務處報到。”
“讓朕的護衛隨你同去,傳朕旨意,今日,你便正式就任編書官一職。”
解縉聞言,又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這才退出房間,輕輕掩上房門。
待解縉離開后,朱允熥的目光,移至楊士奇身上,深深凝望著他,語氣平淡卻暗藏威嚴:“國舅反對新學新政,究竟是何緣由?皇后是否知情,你如實與朕細細道來。”
楊士奇“撲通”一聲,跪了下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