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引發的經濟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稍有不慎,便可能將整個大明的經濟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不過,解縉能想到這般主意,也算是相當難得了。
現代金融體系的復雜性,可不是很容易理解的。
特別是對此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人而言。
朱頷首道:“解縉,你能想到這一層,著實不易,朕心甚慰。”
“不過,此事朕已有成算。”
“你方才所言極是,你的使命,便是在輿論場上掀起風浪,樹立新學的權威,為后續新政的推行筑牢根基。”
“朕記得,你當年曾向皇爺爺上書,懇請編修一部類書。將經史子集這些傳統典籍,以及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等諸般學問,盡數匯編成一部皇皇巨著,以此彰顯我大明國威,福澤后世萬代。”
“皇爺爺對你的提議頗為賞識,然而因諸多緣由,最終未能下旨開啟編書之舉。”
話鋒一轉,朱允熥的眼神瞬間銳利起來:“朕今日決意要編成此書。”
“其一,將天下書籍匯聚一處,傳承華夏數千年積攢的智慧結晶與燦爛文明,不讓往昔的知識瑰寶散佚失傳。”
“其二,借編書的契機,讓科學知識得以在更廣的范圍內傳播。”
“其三,通過編書,正本清源,為新學正名,為新政的順利鋪展掃平障礙。”
他微微頓了頓,加重語氣道:“此事干系重大,關乎文明傳承,更關乎社稷興衰。”
朱允熥上下打量著解縉,眼神中帶著期許,道:“世人皆傳你解縉自幼便飽讀詩書,腹中經綸無數,學富五車。朕有意委派你主持這部巨著的編纂工作,你可愿擔此重任,不負朕望?”
經過適才對解縉細致入微的觀察,朱允熥心中極為篤定,解縉此人,絕非為官的合適人選。
政治,本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斗爭誠然關鍵,然而斗爭的終極目標,絕非是將敵手徹底擊垮,更為重要的,是在斗爭的過程中廣納盟友,團結更多的力量。
但解縉性情剛直,全無圓滑變通之態,且骨子里透著一股恃才傲物的勁兒,甚至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
若委以他實際操辦政事的重任,結果必然是攪得一團糟。
可要是讓他在一旁出謀劃策,擇取其中合理建議予以采納,那他的聰明才智倒也算有了施展之處。
說白了,解縉這類人,堪稱理論領域的巨人,卻在實際辦事上存在極大短板。
不過,用人之道,猶如弈棋。
高明的棋手能夠讓每一枚棋子都精準發揮其獨特效用,而不會奢望某一枚棋子能具備無所不能的本領。
讓解縉投身編書之事,使其借此汲取更為廣博的知識,以待日后咨詢備用,無疑是再適宜不過的安排。
往后若需查詢各類知識,解縉便宛如一個“行走的書庫”,或者說是一臺隨時待命的“知識搜索引擎”。
朱允熥可以借此搜尋到自己所需的知識。
再者,編書一職,需對書中內容撰寫評語,這恰好為樹立“新學”提供了絕佳契機。
而在理論層面展開爭辯,又是解縉的拿手好戲。
故而,雖不適合官場仕途的解縉,卻與“編書官”這一職位高度契合,還可兼與那些舊勢力展開唇槍舌劍的較量。
編修這樣一部鴻篇巨著,一直是解縉夢寐以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