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語氣恭謹中透著妥協之意,顯然已感受到帝王威壓下的深意,不敢再多置喙。
畢竟,在兩人看來,將累進稅制給暫時攔下來了,已經算是很成功了。
在皇帝面前,又豈能要這還要那?
卻不知,這般想法,早就在朱允熥的算計之中。
“好!”朱允熥聞言,眉宇間驟然綻開一抹喜色,聲音朗朗,難掩胸中振奮。
此事的進展,比他最初的預想還要順遂幾分。
“第三項新政舉措,便是對舊有的差役制度進行徹底革新。”
“治國之道,首在治吏。”
“尋常百姓平日里鮮與高高在上的官老爺直接往來,他們打交道的,多是那些奔走于街巷之間的衙役。”
“然而長久以來,衙役這一群體始終游離于吏部的管轄之外,未能納入嚴謹的吏治體系。”
“若不對其加以嚴加約束,任由地方主官恣意妄為,肆意操弄權力,國家的治理根基便永無穩固之日。”
“更何況,若朝廷坐視不管,不予干預,地方上的實際權柄難免落入那些盤踞一方的地頭蛇之手,民怨沸騰,國本動搖。”
“因此,革新差役制度,已是刻不容緩之舉。”
“從今往后,各級官府衙門的差役選用,皆須遵循名錄制度。”
“每一名差役的身份信息,需錄入名冊,逐級上報至上級官府衙門審核備案。”
“一經確認,即便是地方主官,也無權隨意將其革職,更不得私自招募人手。”
“而要和官員一般,統一納入朝廷的考核之中。”
“招人進行統一考試,開除嚴格按規矩制度辦。”
“各衙門的差役人數與人選,皆須嚴格定編定員,不容逾越。”
“對于現存的差役隊伍,將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查與整肅,汰劣留優。”
“凡新任官員赴任,其隨行仆役一律由朝廷統一調配。”
“官員可在朝廷劃定的范圍內自行挑選人手,但嚴禁私自聘用師爺、雜役之類的人員,更不得將官府內部的機密事務泄露給外人,違者必究。”
“同時,對財政管理進行全面革新,實行預算約束。”
“各級官府須在大明銀行設立專屬國庫,所有收入款項,無論來源為何,皆須全額存入國庫,納入朝廷監管。”
“凡涉及開支,每年年初需詳細列出預算清單,報送上級官府逐級審批。”
“為應對突發狀況,可酌情預留一筆活動資金,但數額須嚴格控制,不得過量。”
“待預算核準無誤后,方由國庫統一撥款執行。”
“收入與支出,涇渭分明,兩條線并行,互不干涉。”
“今后,凡官府派遣衙役外出征收稅賦、雜費或罰款,百姓繳納的每一文錢,不論因何緣故,皆須開具正式收據,注明事由,款項隨即存入國庫,嚴禁任何人私自截留或挪用。”
“衙役不再是地方豪強的私兵,而是朝廷律法的忠實執行者。”
“財政不再是私欲的溫床,而是國家運轉的堅實后盾。”
“如此,方能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還朝廷一個清明政令。”
……
在農業時代,國家治理之道往往簡單樸素。
許多事務,官府只需秉持無為而治的理念,置身事外、不加干預,便已是最妥帖的治理方式。
然而,當大明邁入工業時代的門檻,一切都會天翻地覆。
社會結構驟然復雜,治理的方方面面也隨之脫胎換骨,與舊時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