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無科學技術的革新,誰也拿不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只能選擇視而不見,默然以對。
如今,朱允熥憑借新技術和新思路,試圖打破這千年僵局,眾人自是欣然支持。
就算是心中對新政十分抵觸的王佐,對此也無任何反對意見。
一場御前會議,就此畫上句號。
會后,朱允熥即刻頒布圣旨,宣布新政正式施行。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君臨萬邦,深念民生疾苦,欲革舊弊,開新局,以固我大明萬年基業。”
“茲察賦稅之制,弊端叢生,丁銀、丁稅,苛擾細民,無田者亦受累,實非仁政之道。”
“今特頒新政,推行“攤丁入畝”,凡賦稅悉歸田畝,不復另征丁銀、丁稅。”
“凡無田地者,免納賦稅。”
“凡有田地者,按畝計稅,分等征收,田多者每畝稅重,田少者每畝稅輕,以此抑豪強兼并,護小民生計,使耕者有其田,國泰民安。”
“又念大明工商日興,工業勃發,富國強民之機已至。”
“朕決意開設股市,天下地主可以田地折價,換公司股票,得享工業振興之利,既免高稅之累,亦開致富新途。”
“凡愿入股者,朝廷允之,務使土地流轉有序,工商并舉,共創盛世。
“復思賤籍之制,久為民困,辱人倫,阻生機。”
“今悉廢之,自此賤民與良民平等,無貴賤之分,民間職業,皆可自由擇取,不受拘束。”
“許民自愿入城務工,興工商,活經濟,使人人皆有立身之所,國力益增。”
“另,衙役舊制,弊病滋深,擾民甚矣。”
“今盡納其入官員管理體系,嚴加約束,依朝廷法度行事。”
“各級官府,須于大明銀行開設國庫,收支分明,凡開支、收入,皆入賬冊,清白可查,以杜貪墨之風。”
“朝廷更興教育,修水利,建農田,植樹造林,務使子民有學可上,田地豐饒,水旱無憂,林木蔥蘢,惠及后世。”
“凡后所述,皆為富民強國的長久之計,皆臣工皆當奉旨遵行,布告天下,勿怠勿違。欽此!”
圣旨一經頒布,霎時間,天下為之震顫。
先前,眾人皆以為朝廷召集天下大儒入京,商議新學與新政的大事,新政的推行,定會在此番議論之后方才展開。
一些暗中反對新政的人,甚至心存僥幸,期盼朝廷在公開辯論后,或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新政未必能順利施行。
然而,誰也未曾料到,想象中新學與新政的激烈爭辯尚未拉開帷幕,皇帝便雷厲風行地頒下圣旨,宣布新政即刻推行。
不過,令許多地主豪紳暗自松了一口氣的是,這新政并未如他們先前所恐懼的那般,采取粗暴手段直接沒收他們的田產。
要知道,此前民間流傳的謠言可謂五花八門,令人心驚膽戰。
不少好事者懷著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思,將傳聞渲染得愈發聳人聽聞。
有的說,朝廷要將天下地主的田地盡數收歸國有,再行重新分配。
有的說,連地主家的宅院、積攢的銀兩,也一樣要重分。
還有的甚至宣稱,連地主家的漂亮丫鬟,也要一并充公,分給廣大貧苦百姓,以實現所謂“天下大公”的宏愿!
這些流言如野火般蔓延,傳得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