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傳說中的穿越者,個個仿佛全才在世,造玻璃、制肥皂、煉水泥,甚至連每道工序都了如指掌,細致到令人咋舌……
可他朱允熥,自問絕無這等神通。
別說他了,便是后世那些飽學之士,博士乃至頂尖科學家,若非專攻此道,又有誰會費心去背下這么多的冷門技藝?
除非回到后世,倚仗那無所不知的網絡,甚至是借助ai之力去搜尋答案,那確實簡單了。
隨便找找,就能找到。
聽到朱允熥的話,賴文安眼中驟然亮起一道光芒,仿佛自九天之上得獲天諭,整個人難抑激動,聲音微微顫抖道:“陛下金口玉言,臣等如撥云見日,頓知前路何往!”
在他心中,這位年輕的帝王絕非凡人所能企及,必是秉承天命之人,否則怎能洞悉如此深奧的奧秘?
陛下既已指明方向,那定然不會有差錯。
橡膠必能成為密封蒸汽機的關鍵,只需多加試驗,反復改良,成功之日指日可待!
他強壓住內心的狂喜,恭敬地垂首,心中卻已燃起熊熊斗志。
朱允熥見狀,略一沉吟,腦海中忽然閃過一絲模糊的記憶。
前世似乎曾在某處科普文章中瞥見過只言片語。
他遲疑片刻,語氣中帶著幾分不確定,低聲道:“朕隱約記得,似乎是加入了硫?”
他皺了皺眉,顯然對這點記憶缺乏十足把握,隨即正色補充道:“你們不妨以此為起點,嘗試加入硫磺試試看。”
話音剛落,他目光一掃在場眾人,語氣陡然轉而鄭重:“不過,朕并未親手參與你們的科研細務,具體如何實施,仍需你們自行斟酌決斷。”
“切不可將朕隨口一提之言奉為金科玉律,拘泥不放。”
“實踐之中該如何推進,需依實情而行。”
朱允熥心中清楚,橡膠確是未來密封技術的主流方向,這一點他深信不疑。
然而科學的道路從來曲折多變,進展的節奏難以預料。
若大明科學院因他一言而固守橡膠,放棄其他探索,萬一短時間內未能突破,反倒誤了大事,那便得不償失。
歷史上,在橡膠廣泛應用之前,人類不也憑借其他法子推動了蒸汽機的演進?
說不定此刻另辟蹊徑,反而能覓得一條暫時的捷徑。
朱允熥深吸一口氣,語氣中透出幾分帝王的氣度與寬容:“爾等當以實效為重,莫因朕之片語而束手束腳。”
科學發展的事,他可不能瞎指導。
要不然,影響將極大極壞!
此言一出,賴文安與一眾官員齊齊俯身,聲如洪鐘:“臣等謹遵圣諭!”
他們心中無不感慨:陛下胸懷若海,不獨指點迷津,更賜予他們試錯的余地,真乃寬仁之君,令人心悅誠服。
朱允熥微微點頭,目光再度投向那臺巍然屹立的蒸汽機車,眼神中流露出對未來的期望。
就在此時,賴文安略一遲疑,復又上前一步,恭聲道:“陛下,除密封之難題,臣還有一事需稟報。”
朱允熥聞言,緩緩轉過身,目光落在賴文安身上,示意他繼續陳述。
“陛下,蒸汽機車的研發乃是集大明舉國之力,眾多工廠傾力參與,無論是鍛造還是組裝,皆投入了無數心血。”
“然而,臣在推進過程中卻發現,各處零部件的尺寸竟雜亂無章,毫無章法可言。”
他微微皺眉,似在回憶那令人頭痛的細節:“不同工廠各自為政,各有其標準,彼此之間難以契合。”
賴文安流露出一絲感慨:“想當初,陛下在研發蒸汽機時,曾力主推行標準化生產,正是這一遠見卓識,才締造了后來蒸汽機得以迅速量產的奇跡。”
“直至今日,幾款標準型蒸汽機仍在以極快的速度,源源不斷的從流水線上生產出來。”
“可如今到了蒸汽機車上,原來標準卻蕩然無存,又陷入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