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垣是朱元璋身旁最親近的內侍,伴隨多年,忠心耿耿。
朱允熥對他的脾性了如指掌,此人謹小慎微,絕無半點僭越之心,更遑論主動提出出宮這等大膽的要求。
除非……這番話背后有老朱的授意,或至少得到了他的默許。
換言之,真正想要離開內宮的人,并非吉垣,而是自囚深宮的老朱。
對于此事,朱允熥并非毫無準備。
他心中早有盤算,甚至可以說,他迅速力推新政,雷厲風行地整頓朝綱、振興民生,其中一個隱秘的動機,便是希望能讓老朱能卸下心頭重擔,不再為大明江山的安穩而日夜憂慮。
若能早日請老走出那幽閉的內宮,或許能為他多添幾載壽元。
畢竟,一個人若長年囿于狹小之地,與外界隔絕,心境難免郁結,久而久之,身體也必受損耗。
朱允熥低頭沉思,腦海中不由浮現出老朱那張飽經風霜的面容。
他暗自估算,若按照史書記載的年月推斷,老朱在世的日子已然無多。
然而,自從大明科學院創立以來,醫藥之術突飛猛進,諸多治療疾病的新法層出不窮,或許真能為太祖延年益壽,改寫天命。
可要讓老朱重現于世,堂而皇之地走出內宮,絕非易事。
此舉無異于向天下宣告,當初所謂“駕崩”是假的。
這就需得向天下一個令人信服的交代。
這不僅關乎皇室威嚴,更牽扯到朝野上下的穩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因此,每一步都必須深思熟慮,謀定而后動,方能確保萬無一失。
“朕知道了。”朱允熥很快收斂了心緒,臉上恢復了往日的從容。
“此事重大,朕自會妥善斟酌。”
徐妙錦聞言,秀眉微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她瞥了朱允熥一眼,似想從他波瀾不驚的神情中窺探出些許端倪。
一個老太監不過提及想離開封禁的內宮,怎會引得皇帝如此慎重對待?
此事背后,定有她尚未洞悉的隱情。
身為徐達之女,徐妙錦自幼耳濡目染,見慣了朝堂上的風起云涌,深諳有些事不可深究,能裝糊涂便裝糊涂的道理。
她聰慧過人,也知分寸,當下并未多問,只是輕輕點了點頭,斂下眼簾,掩去那抹探究的目光。
朱允熥也心有所思。
兩人相互擁抱著,卻皆不再言語。
就在此刻,一名內侍從遠處疾步而來,腳步匆匆,臉上帶著掩不住的激動。
待他看見草地上斜倚的皇帝與身旁的貴妃,忙不迭地俯身跪下,聲音因興奮而微微顫抖:“陛下,大喜!真是天大的喜事!”
朱允熥微怔,隨即挑眉,語氣中帶著幾分戲謔:“何事讓你如此失態?快說來聽聽。”
那內侍抬起頭,難掩喜色,急聲道:“啟稟陛下,鄭和鄭大人率隊歸來了!”
“什么?”朱允熥一驚,身子猛地從柔軟的錦毯上彈起,動作迅捷,哪還有方才的慵懶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