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朱允熥拍掌贊嘆,目光中透著毫不掩飾的欣賞:“李芳遠,朕果然沒有看錯你。”
“有你執掌高麗,朕深信,未來的高麗定能迎來國泰民安的盛世。”
一紙條約,談判一年未果,卻在陛下的寥寥數語間塵埃落定。
這一幕,令沈墨樞及一眾禮部官員瞠目結舌,震撼之情溢于言表。
在他們看來,朝廷要求與高麗簽訂如此條約,簡直是存心刁難。
畢竟,高麗不同于倭國、暹羅或勃固,那些國家皆被大明鐵騎征服,俯首稱臣,任大明予取予求。
高麗卻是主動求和,自恃身份,自然希望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誰能料到,陛下僅憑幾句話,便讓高麗使臣心悅誠服,欣然簽約?
原來,一切盡在陛下的掌控之中。
真正的殺招,并非武力威懾,而是悄然扶持一位新王,即李芳遠。
這位高麗王子,為了登上王位,不惜以國家利益為代價,甘愿向大明妥協。
這一手,堪稱妙絕!
隨后,李芳遠毫不猶豫地提起筆,在條約上鄭重簽字,與大明互換文書。
朱允熥當即下旨,賜盛宴款待高麗使團,并命姚廣孝全權負責協助李芳遠在高麗國內奪取王權,軍方則提供必要配合。
姚廣孝素來精于權謀,心思縝密,尤擅處理這等翻云覆雨之事。
他掌管的情報局,早年在高麗布下深遠棋局,暗中經營已有數年,根基穩固。
如今由他操盤此事,無疑是最佳人選。
待高麗使團告退,殿內只剩君臣,沈墨樞方才上前,深深一揖,語氣中滿是敬佩:“陛下深謀遠慮,胸有成竹,早已將高麗之事算無遺策,僅憑數語便令對方俯首簽約,臣心悅誠服!”
言罷,他微微一頓,似有疑惑,語調稍轉:“不過,臣有一事不明。”
“以常理而論,能達成如此條約,已是莫大成就,堪稱圓滿。”
“然而,既然陛下手握高麗王位的命脈,李芳遠為了登基,縱然我方提出更為嚴苛的條件,怕是他也會咬牙應允。”
“陛下為何不趁勢修改條約,爭取更大的利益?”
朱允熥擺了擺手:“大明雖為天朝上國,足以左右高麗的存亡,但若僅憑強權壓迫,而無德行感化,豈能長久服眾?”
“即便高麗新王迫于形勢,愿意在條約上簽字,可高麗的黎民百姓又作何想?”
“他們難道不會心生怨懟,暗中抵觸,甚至對大明的和約嗤之以鼻?”
“若高麗民眾到處反對,到那時,我大明縱有雄兵威震四方,也會疲于奔命,猶如在烈焰中四處撲救,這邊方熄,那邊又燃。”
朱允熥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峻:“長此以往,我大明的商賈又如何能在高麗立足生根,拓展貿易?”
“鎮壓叛亂的代價,恐怕遠超從中所得的利益,得不償失,智者不為。”
他話鋒一轉,道:“因此,朕常說,和約的根本,在于‘共榮’二字。”
“這并非虛言矯飾,更非敷衍之辭,而是朕的肺腑之志。”
“只要高麗真心歸附,愿與大明同道而行,定能共享我大明盛世的榮光。”
“這是一條雙贏之路,而非兩敗俱傷的歧途。”
朱允熥笑道:“和約的簽訂,須以平等自愿為基石。”
“朕要高麗的百姓不僅接受條約,更要由衷擁護我大明的駐軍,歡迎我大明的商賈前去經營。”
“讓他們發自內心仰慕我大明的文化,尊崇圣人的教化之道,如此,方能在高麗謀萬世之利。”
他目光一掃,道:“此事,輿論部當肩負重任!”
“不僅要引導大明子民的民心,更要讓天下萬邦的黎庶,對大明生出由衷的向往。”
“切記,武力征服,不過是最下乘的手段;以文化感化,使四方沐浴圣人之光,使他們對大明永遠感恩戴德,方為真正的王道!”
群臣聽罷,無不心潮澎湃,齊聲拜倒:“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