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為整頓高麗貨幣混亂之弊,大明允許其以大明寶鈔為法定流通貨幣。
為防不法之徒偽造假幣、擾亂市井,大明銀行將對高麗境內流通的寶鈔嚴加監管,確保貨幣信譽無損。
此舉不僅能穩固其經濟根基,亦是大明對盟友高麗的深切關懷。
其六,鑒于高麗經濟困難解難,大明愿慷慨施援,提供一筆條件寬厚的巨額貸款,以充實其境內的大明寶鈔數量,確保貨幣有效流通,具體數額待雙方詳議。
此貸款將分十年逐年發放,循序漸進,幫助高麗穩步振興經濟。
大明有權監督貸款用途與流向,該貸款主要用于向大明支付駐軍的費用,以及大明同意的工程建設費用等。
高麗須嚴守規矩,不得擅自挪用。
若有違約,大明可即刻中止后續款項,并要求全額追償已經發放貸款。
貸款可通過人參、毛皮等特產資源償還,亦可用大明認可的其他物資清算。
……
條約的內容冗長而繁復,涵蓋了諸多領域的合作細則。
除了前述六項條款,還包括了諸如高麗王子將赴大明求學深造,高麗會派遣一批學子來大明研習圣賢之道,高麗的軍隊亦會接受大明的培訓,凡大明人在高麗境內違法犯罪,應由大明派駐高麗的司法機構負責審問,并按大明的法律定罪等條款。
此外,條約的后面,還在一大堆附件,詳細列明了具體的執行方案。
畢竟,大明與高麗的談判耗費了差不多近一年時光,如此漫長的斟酌,自然使這份條約細致入微,滴水不漏。
總體而言,這份準備與高麗協議,核心在于大明將派遣軍隊護衛高麗,鞏固其統治根基,同時通過貸款援助高麗的基礎建設。
而作為回報,高麗需向大明俯首稱臣,貢獻其境內珍貴的自然資源,全面開放國內市場,并接受大明的監督與指導。
朱允熥迅速翻閱完條約,目光掃向殿內幾位重臣,問道:“眾卿都已審閱過了嗎?”
詹徽、楊士奇等一眾政務大臣齊齊拱手,恭敬應道:“臣等已詳細審閱。”
朱允熥微微頷首,語氣平和卻不失威嚴:“既然眾卿都已看過,朕亦認為這份條約并無不妥之處,那便傳旨,讓高麗使臣即刻簽署吧。”
沈墨樞聞言,臉上閃過一絲錯愕。
若高麗使臣真有意簽署,怕是早已落筆簽約,何至于拖延至今?
這份條約之所以遲遲未定,正是因為高麗那邊始終有異議,遲疑不決。
“陛下!”沈墨樞連忙上前一步,恭謹稟報道,“高麗使團對這份條約仍有異議,至今不愿簽字。”
“他們僅同意向我大明稱臣納貢,對其他條款卻頗有微詞。”
他斟酌著言辭,繼續道:“高麗使臣提出,愿以增加貢品為代價,換取我大明的經濟援助。”
“此外,他們希望大明不向其派駐軍隊,而是由高麗選派一支精銳,赴大明接受嚴格訓練,待訓成歸國后,自行承擔護國之責。”
“對于貨幣監管,他們亦提出應自行負責。”
朱允熥臉上露出一抹冷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他擺了擺手,道:“高麗使臣現下可在殿外候著?宣他們入殿!”
“朕要親自與他們當面商談。”
沈墨樞一怔,陛下要親談?
這恐怕不太好吧?
兩國談判交鋒,往往言詞激勵,萬一陛下受不了……
他嘴唇微動,似欲進言,但最終只是深深一揖,默默退下,心中卻隱隱為這場即將展開的交鋒感到一絲不安。
不多時,內侍便引領三位高麗使臣步入大殿。
“高麗使臣參見大明皇帝陛下!”為首的使臣聲音洪亮,隨后三人齊齊俯身,恭敬地行跪拜大禮,額頭觸地,禮數周全。
朱允熥端坐龍椅,目光卻并未停留在正使或副使身上,而是悄然望向左側后方的那名使臣,眼中閃過一抹意味深長的審視。
雙方談判已持續近一年,姚廣孝的大明情報局與軍務處下屬的軍情處,早已將高麗使團的底細探查得一清二楚。
這位看似不起眼的隨員,實則是整個使團中身份最為尊貴之人。
他并非正使,亦非副使,而是高麗國王李成桂的第五子,名叫李芳遠。
說起李芳遠,其人絕非泛泛之輩。
在李成桂奪取高麗王位的過程中,李芳遠堪稱首功之臣。
甚至可以說,若無他當年的謀略與果斷出擊,李成桂絕對難以登上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