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及此,他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旋即沉聲下令:“即刻以政務處的名義,傳諭京師大學,命醫學院掌院及主持針管注射實驗的諸位醫官,速速入宮覲見。朕有要事相詢,刻不容緩!”
朱允熥心中已悄然醞釀出一番籌謀。
若一切順利,正可趁鄭和班師回朝之際,向普天之下昭告太祖皇帝“重煥生機”的驚世消息。
楊榮微微一愣,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不明白陛下為何急召醫學院諸人。
但他并不未多言,只是恭敬拱手,應道:“臣遵旨。”
作為臣子,他的謹慎與忠誠一如既往,未曾因疑惑而稍有遲疑。
朱允熥并未隱瞞,目光掃過殿內三人,將心中盤算娓娓道出。
說起來,他的計劃其實并不復雜。
在這個時代,無論何種疾患纏身,醫師所能倚仗的,無非是靠湯藥治療。
病人須得親口吞咽,方能生效。
換而言之,若有人久病臥床,連藥汁都無法下咽,醫師便束手無策,唯有坐視其日漸病重,漸至油盡燈枯。
這個時代,可沒有所謂“植物人”。
因為任何人一旦昏迷不醒,水米難進,藥石罔效,不過數日,便會因饑渴而隕,命喪黃泉。
然而,若能以針管將藥液注入體內,一切便截然不同!
即便病人長臥不起,意識深陷幽冥,難以進食飲水,醫師亦可通過輸液輸送養分,維系其微弱的生命之光,宛若暗夜中一盞搖曳不熄的孤燈,延續生機,成為后世所謂的“植物人”。
“植物人”有時候,也會突然清醒過來。
朱允熥的籌謀,正基于此次。
他打算對外宣稱,太祖皇帝實則未曾真正辭世,而是一直深陷昏迷,無法吞咽湯藥,亦無從進食,方才迫不得已對外宣告“駕崩”。
然而,身為帝王,他至孝之心熾烈如焰,即便迫于時勢,表面上遵禮制宣布噩耗,暗中卻矢志不渝,命醫學院以新創的針管注射之術,源源不斷地為太祖輸送藥液與養分,保其性命不至于斷絕,甚至連“遺體”入殮之事,亦未操辦,只因他無法接受太祖皇帝“駕崩”的事情,堅信科學之力可扭轉天命。
未曾料想,他的孝行,竟真的感動了上天,使上天垂憐!
歷經兩載春秋后,太祖皇帝竟然奇跡般蘇醒,重返人間!
朱允熥說到此處,眼中燃起一抹熾熱的光芒,似有無盡希冀在胸中激蕩:“此計若成,不僅可以向天下解釋太祖皇帝‘死而復生’的原因,更能彰顯朕之孝道。”
“亦能向四方諸國展示我大明科學醫術之神奇,讓我大明百姓更加擁護新醫學。”
“更能讓太祖皇帝之威名,重振于四海!”
“一舉三得!”
這一籌謀的精髓,在于科學之道乃朱允熥一手開創,而醫學院的醫術,確實如旭日東升,勢不可擋。
針管注射藥液之法,雖尚在襁褓,遠未臻成熟,僅停留于實驗階段,卻足以自傲。
又由于此術過于精妙,耗資不菲,暫時難以惠及黎民。
至于何時能普施于民,這并無定數。
畢竟能直接注入人體的藥液,珍稀無比,價值連城,唯皇室方有財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