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是肯定是要換的。
大明軍隊的武器裝備要不斷的更新換代。
但也不能太操之過急。
否則,朝廷根本負擔不起。
何況,現有的武器裝備,對周邊的蠻夷,仍有著壓倒性的技術優勢。
足以應付任何一場戰爭。
更換自然不用太著急。
按照一定的節奏,一步來就行了。
說到這里,朱允熥略一沉吟,又道:“在此之前,可先遣使臣前往招安。”
“告訴那些土司,朝廷推行流官治理,乃順天應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若膽敢與朝廷天兵為敵,便是自取滅亡!”
“告訴他們,即便流官入主,他們仍可保留土司之位,享世代尊榮,富貴不減。”
“除須遵奉朝廷號令外,其余諸事,皆可如舊。”
“守著祖傳財富,安享太平歲月,豈非美事?”
“若執迷不悟,一定要與朝廷抗衡……”朱允熥聲音陡然一沉,殺機畢露:“待天兵壓境之日,便是其身家覆滅、灰飛煙滅之時!”
朱允熥很清楚那些土司的殘暴統治何等令人發指!
對農奴的壓榨如重軛加身,榨取血汗,毫不留情。
佛塔高聳,香煙裊裊,然其基座之下,卻掩埋著累累白骨,訴說著無盡的悲苦。
然而,朱允熥也明白,那些被奴役千年的農奴,思想早已被桎梏深鎖。
除卻極少數的人在苦難中覺醒之外,絕大多數人仍然渾噩度日,甘愿為壓迫他們的土司效死,視其為天命所歸。
世事便是如此荒誕。
被壓迫者自愿獻出生命,維護騎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
不過,朱允熥也相信,只要朝廷的流官踏足蠻荒之地,中原文明的浩然之氣便會如春風化雨,悄然滲入。
那些長久被蒙蔽的心靈,終將逐漸蘇醒。
或許,他們仍會虔誠禮佛,焚香祈愿,但今日對土司首領的愚忠,定會如晨霧般消散。
屆時,土司縱然保有些許家財,也不過淪為富甲一方的富家翁罷了。
沒了奴役農奴的權柄,失卻統御一方的威勢,他們便再不足為慮。
朱允熥說完之后,楊榮進言道:“陛下,烏斯藏地勢險峻,高原之上,行軍艱難,補給維艱。”
“臣斗膽建言,欲平定此處,何不借草原部落之力?”
“西寧衛一帶,素為草原部落的牧場。”
“如今,諸部基本上皆已歸順大明,尊朝廷為共主。”
“朝廷遣流官入駐各部,輔佐部落首領治理庶務,恩威并施,頗見成效。”
“若命這些部落出兵,威逼烏斯藏及朵甘的土司效法草原之制,改土歸流,想必他們定會欣然從命。”
“此舉可大幅減輕朝廷天兵的征戰的困難,亦能更迅速的平定朵甘與烏斯藏。”
他頓了頓,又躬身行禮道:“此外,臣尚有一不情之請,懇請陛下垂聽,恩準施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