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古語所云:“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若能成功令東察合臺汗國歸順,納入大明版圖,這些隱于暗處的密諜便無需繼續潛伏下去。
他們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可以回家鄉去了。
一念及此,陳誠眼中閃過一絲感慨,卻很快斂去,恢復了使節的沉穩。
乙小九的話語簡潔卻條理分明,顯然是久經訓練的暗諜,深諳分寸。
說完之后,他不再多言,拱手一禮,悄然退出密室,很快便化為一道影子,瞬息融入客棧的喧囂之中,仿佛從未來過此地。
陳誠獨自返回客棧的廂房,關緊門窗,從隨身行囊中取出特制的放大鏡與一小盒精密工具。
這些是大明科學院專為情報局打造的查驗器具,細微如針尖的探針與特制藥水,能查出任何私拆痕跡。
他點亮油燈,借著昏黃光暈,再次細察信封。
情報局的密信封緘工藝精妙絕倫,除卻蠟封外,還輔以至少四種隱秘技法,確保絕無紕漏。
陳誠屏息凝神,逐一核驗,確認封印完好無損,方才輕舒一口氣,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
里面是一本厚重的名冊。
封皮雖樸素,翻開之后,內里卻記載著東察合臺汗國各大要員的絕密檔案。
從王公貴胄到部落首領,乃至其他具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皆赫然在列。
每個人檔案皆詳細至極。
從生平履歷,家族成員,個人嗜好,甚至過往的瑣碎軼事,以及他們在朝堂議事,或私下交談時的只言片語,皆被巨細無遺地記錄在案。
臨行前,姚廣孝曾與他深談,言辭間隱隱有極為深邃的算計。
他講解了東察合臺汗國的粗略情形,叮囑陳陳,具體情報須待他抵達當地,由潛伏的暗諜親手交付。
陳誠對此未抱過高期望,僅希望暗諜能稍微提供一點點助力。
畢竟他身為正使,空有一個名頭,卻對西域的風土人情,尤其是對別失八里的具體情形一無所知。
有當地諜探相助,哪怕情報有限,至少能讓他少些初來乍到的茫然。
然而,這份名冊一經翻閱,卻讓他瞠目結舌。
名冊內容之詳盡,遠超想象,幾乎將別失八里朝堂與部落的每一個關鍵人物盡數囊括。
更令人震駭的是,檔案中不僅記錄了這些人在朝堂上與大汗黑的兒火者討論的內容,臣子之間的激烈爭辯,甚至連他們私下與妻兒閑談的瑣碎言語,亦被暗諜探知,記載了下來。
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些暗中為大明效忠的別失八里權貴與部落首領,人數之多,有些人的身份之顯貴,遠遠超出了陳誠的預料。
他闔上名冊,深深吸氣,胸中翻涌的震撼如潮水般久久不息。
誰能料到,整個別失八里的朝堂,竟已被大明情報局滲透得如同千瘡百孔的篩網?
大明情報局在異國都城,堪比錦衣衛密探在金陵城中一般,耳目遍布。
簡直是將別失八里當作了自家后院,經營得無孔不入。
那位隱于幕后,執掌情報局的黑衣和尚姚廣孝,究竟有何等通天徹地之能,竟將諜報之網編織得如此縝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