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皆如春風化雨,悄然滋潤著西域百姓的心田。
那些曾在元末戰亂中顛沛流離、逃至西域的漢人,如今愈發清晰地感受到故國強大,與日新月異的變化。
他們的眼神中多了幾分驕傲,言語間流露出對故鄉的深切眷戀。
在集市上,在綠洲旁的篝火邊,他們滔滔不絕地向西域的當地人訴說。
大明的國力何等強盛,皇帝朱允熥何等英明睿智!
他們描述著江南的煙雨繁華,京城的恢弘氣象,以及那無數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這些故事,宛如一粒粒種子,深深植入聽者的心間。
對文明的向往,對強者的敬仰,是人類靈魂深處不可磨滅的本能。
大明的文化光輝與國力強盛,已在西域的土地上悄然生根,萌芽滋長。
不論是初來乍到的新移民,還是世代扎根的本地居民,越來越多的心靈被這一股無形的力量感召,漸漸認同大明的偉大與榮光。
他們開始相信,大明的文明不僅是遙遠的傳奇,更是他們可以觸及的希望。
正是這一思想的沃土,為大明情報局的拓展鋪平了道路。
招募愿意為大明效力的志士,較之從前,何止容易了十倍!
過去,情報局往往只能倚仗重金誘惑,或以對方的把柄相脅,方能勉強招攬一二人。
畢竟,在這個時代,百姓雖未必有明確的國家民族觀念,卻懷有一種樸素的忠誠,守護著自身所屬的集體與家園。
要讓他們將本地情報泄露給外來勢力,無異于觸犯他們內心深處的道德底線。
即便是貪婪的官吏,也往往不愿背負這樣的罵名。
然而,如今的西域已然不同。
《大明日報》日復一日的宣傳,如涓涓細流,潛移默化地重塑著人們的心靈。
西域的百姓開始憧憬大明的先進文明,相信將自己的家園納入大明的版圖,不僅無損于故土,反而是帶領家鄉擺脫貧困落后的光明之路。
他們不再視之為背叛,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高尚的選擇。
為家鄉引入大明的繁榮與文化,是一種對族群與土地深沉的熱愛。
那些漢人移民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只是因為家鄉太遙遠了,要回去太艱難,不得不繼續留在西域。
但能為大明朝廷辦事,他們可是求之不得呢!
若是能讓西域也納入大明版圖,那就更好了。
甚至很多西域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也被說動,相信自己的家鄉成為大明的一部分,將變得更好。
有了這樣的意識形態根基,情報局的工作如魚得水。
許多人甚至無需分文報酬,便心甘情愿為大明效力,主動提供至關重要的情報。
在他們的心中,這是一份使命,更是一份對更美好生活的信念。
自己不是在背叛民族和家鄉,而是在從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
這張情報網的背后,凝聚的不僅是謀略,更是無數人對大明盛世向往的赤誠之心。
除此之外,另一個關鍵原因在于大明情報局雄厚的財力支撐。
大明情報局有錢,有遠遠超過老朱治下錦衣衛密探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