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循序漸進,嚴謹細致。
此刻,他正為一位白發蒼蒼的病人把脈。
“你只是偶感風寒,無需憂慮。”醫師收回診脈的手:“我開兩劑藥方,你回去按時煎服,靜養幾日,病癥自會消退。”
說罷,他提筆在紙上揮毫寫藥方,字跡遒勁有力,宛如游龍。
這位醫師面容蒼老,臉上皺紋眾多,更如刀刻般深刻,似被西域的烈日與風沙雕琢多年。
左頰一道深邃的刀疤橫亙,令人望而生畏,多半是其有著令人不知的過往。
但在這西域之地,這種事曾在許多人身上發生,也無人過問。
只不過,中年醫師的聲音卻出奇地溫潤,至多是三四十歲中年人的音色,與那飽經風霜的老年面容形成鮮明對比。
看病的老者目光望向藥方,瞥見紙上字跡,忍不住贊嘆:“大夫,您的字龍飛鳳舞,真是好看!您定是讀過許多書吧?”
老者雖不識字,卻由衷敬佩那份書卷氣,眼中流露出艷羨之色。
在西域這苦寒之地,識文斷字者鳳毛麟角,多為可汗王庭中的謀士。
他們幫可汗運籌帷幄,地位尊崇。
對這等人物,尋常百姓難得一見,更遑論親近。
眼前這位醫師,字跡如此俊逸,卻甘愿在集市為平民問診,救死扶傷,怎不讓人心生敬意?
“行醫之人,焉能不讀書?”醫師低聲應答,握筆的手微微一顫,似被觸動了心弦。
他的語氣中夾雜著一絲復雜的情緒,手中停下了寫字。
片刻后,醫師深吸一口氣,平復心緒,手指重新穩穩落筆,藥方上的字跡依舊流暢如行云流水。
醫館內,排隊的病患們閑來無事,低聲交談,話題漸漸轉向近日的盛事。
“你可聽說了?大明的使團不日將抵達別失八里!”一人說起了此事,語氣中帶著興奮。
“誰又不知!”另一人接口,說起自己得到消息:“我還知道,此次前來的大明使節,名叫陳誠,出身大明行人司,以前是專門負責往各方傳旨的,這次應該也是要宣旨吧。”
百姓往往以得到“隱秘消息”為榮。
似大明使節叫什么的名字,大多人都不知曉,他說起來,便不免有了幾分炫耀之色。
堂中百姓大多沒有啥反應。
畢竟,大明使節叫什么名字,有何來歷,這是與自己完全無關的事,至多只是閑著八卦一下罷了。
可那聽到這句話,那醫師的身軀卻猛然一僵,手中毛筆懸在半空,墨汁在紙上洇開一團。
“諸位,今日我偶感不適,怕是無法繼續診治。”他霍然起身,向眾人拱手:“明日再來吧,抱歉。”
說完,也不顧堂中病患的莫名驚愕與不滿地抱怨,他徑直轉身,走進醫館后堂。
木門“吱呀”一聲合上,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室內昏暗,他背對房門,緩緩抬手,從臉上揭下一張精巧的人皮面具。
面具之下,露出一張清癯俊朗的中年面容。
不是別人,竟是曾因謀反震動朝野,爾后銷聲匿跡的大明皇室叛逆,周王朱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