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下車,打算上前詢問一番,忽見一群孩童從房子后方跑出,歡聲笑語如銀鈴般清脆。
他們見到老朱和馬車,便圍攏了過來,齊聲喊道:“貴客到,福祿至!祝客官金玉滿堂,長壽安康!”
童聲稚嫩卻抑揚頓挫,吉祥話兒如珠落玉盤,孩子們靈動的笑臉更添幾分可愛,令人心生歡喜。
老朱唇角微揚,只覺心頭暖意融融。
卻不料下一瞬,孩子們齊齊伸出小手,手心向上,異口同聲道:“貴客,賞個紅包吧!”
那期盼的目光中帶著天真的狡黠,聲音清亮而直白。
老朱臉上的笑意霎時凝固,一時語塞,堂堂無上皇,竟在這鄉野小路上被一群孩童“討要紅包”的陣仗弄得措手不及。
蔣瓛與吉垣正欲上前護駕,卻被一群活潑的孩童團團圍住,動彈不得。
情急之下,吉垣只得從懷中掏出一疊嶄新的大明寶鈔。
孩子們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霎時拋下老朱,蜂擁涌向吉垣。
蔣瓛見狀,長舒一口氣。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他肩負護衛無上皇的重任,片刻不敢松懈。
這群孩子是否受人指使,故意纏住老朱,為歹人圖謀不軌創造可乘之機?
在這鄉野之地,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暗藏危機。
吉垣逐一為孩子們分發寶鈔,每人一張,面值百文。
孩子們接過錢鈔,歡天喜地,紛紛作揖致謝,嘴里不住地念著“貴人福澤綿長”“財源廣進如江河”的吉祥話。
得償所愿后,他們如一群雀躍的小鳥,一哄而散,眨眼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門前閑坐的幾位老頭見此情景,皆忍不住撫掌大笑。
一名老頭瞇著眼,笑呵呵地說道:“貴客出手真是豪爽!給娃兒們的,竟是百文一張的寶鈔!平日里,那些路過的商賈,頂多掏個一文錢的紅包,哪見過這等氣派!”
另一老者接口道:“一看便知貴客是做大買賣的豪商,哪里會在意這點小錢!”
他半開玩笑地拱手道:“瞧得小老兒心癢難耐,貴客不如也賞老朽一張,權當討個彩頭!小老兒先祝貴客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說罷,他竟真的起身,向老朱恭敬地作揖,動作雖略顯夸張,透著鄉下人的狡黠。
老翁早已看出老朱氣度非凡,定是這行人的主心骨,而發錢的吉垣,不過是管家一類的隨從,自是向老朱行禮討要賞錢。
其余幾位老者見狀,紛紛效仿,笑著起身,爭相討要“紅包”,嘴里說著“貴人長命百歲”“家業興旺”的溢美之詞。
吉垣只得又取出幾張百文寶鈔,逐一分發給老者們。
拿到錢的老人個個喜笑顏開。
其中一位老者高聲喚來家中老伴,叮囑她速速奉上熱茶,好生款待這幾位出手闊綽的貴客,以盡地主之誼。
朱元璋面帶笑意,好奇問道:“咱年輕時也曾走南闖北,閱盡天下風俗,卻從未見過向過路商賈討要紅包的習慣。”
“你們這地方,倒是別具一格,與別處大不相同。”
幾位老者聽罷,齊聲大笑。
一名白發老翁捋著胡須,解釋道:“哈哈,貴客有所不知,往年間哪有這等討紅包的風俗?”
“那時候,山高路遠,唯有強人匪盜才敢攔路索財。”
“嘴里嚷著‘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欲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的潑皮話!”
“如今可不同啦!大明盛世,國泰民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官府的差役日夜巡邏,國道上秩序井然,哪還有人敢干那攔路劫財的勾當?”
“再說,劫道那是土匪的營生,咱們這些安分守己的莊稼人,怎會去做那傷天害理的事?”
他年齡大了,有些中氣不足,說了一會兒,便停下來歇氣,過了一會兒,方繼續道:“若遇上路過的商旅,鄉親們還會讓其借宿家中,端上一碗熱飯,送上一壺清茶。”
“出門在外,誰沒個難處?能幫一把,總得伸把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