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車隊走走停停,老朱時而下車察看民生疾苦,時而與路邊百姓攀談,詢問稼穡收成、市井物價。
在朱允熥的治理下,大明的其他地方雖不比應天府那般繁華似錦,卻也井然有序,百姓皆安居樂業。
田間地頭,農人辛勤耕作,臉上少了幾分愁苦。
市井街巷,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透著勃勃生機。
各大城池里,市井商貿比從前繁榮得多。
放眼望去,盛世氣象已然初顯。
無人忍饑挨餓,無人露宿街頭,寒冬臘月亦無凍死之骨。
尤其是大明百貨公司的商鋪里,前來購物的百姓更是人來人往,摩肩接踵。
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工業化生產的迅猛發展和集中采購銷售的驚人效能。
百貨公司的店鋪里,有著數不清的商品。
從精致的瓷碗到堅韌的鐵器,從柔軟的布匹到日常所需的食鹽……
它們的價格遠低于昔日街頭攤販叫賣的同類商品,且品質更勝一籌。
物美價廉!
百姓們自然蜂擁而至。
這其中,還有許多商品是過往百姓從未想過要購買的。
例如,以橡膠為底精心打造的鞋履。
較之傳統的草鞋略顯昂貴,卻堅韌耐穿,一雙鞋的壽命可抵數雙乃至數十雙草鞋。
細細算來,這筆開支反而十分劃算。
過去,尋常百姓喜歡自己編織草鞋,耗費很長時間辛勞,卻不甚耐用。
銷售出去,也只能賣幾文錢。
如今,隨著朝廷各項工程建設開展,在外面做工的百姓越來越多。
算起來,同樣的時候,在外面做工能比自己在家織草鞋賺到多幾倍的錢。
百姓們自然更愿意去做工,再用獲得報酬直接買鞋。
再比如取火之物。
以前百姓多仰賴火行販賣的火折子取火。
那火折子不僅價格高昂,且常常出各種問題,難于輕易引火,總令人懊惱不已。
而今,大明的工廠流水線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一種新奇的“火柴”,價格低廉到令人咋舌,只需輕輕一劃,便能綻放可靠的火苗。
方便快捷,比原來的火折子好用了無數倍。
……
諸如此類的新物件,數不勝數,改變了許多百姓的生活。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民間對金錢的依賴日漸加深。
過往,貧苦人家一年到頭難得與錢幣打幾次交道,生活所需皆仰賴自給自足。
男子耕田,女子織布。
家中所需的物品,大多是自己親手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