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橚話鋒一轉,又添一把干柴:“尤其是那些心懷叵測的部族首領,私底下早就將宰桑大人視作肉中刺、眼中釘,只是忌憚大人勢大權重,不敢下手。”
“此事若是外泄,他們多半會借此機會落井下石。”
“若不早作籌謀,一旦事態失控,局勢必將難以挽回。”
這番話不僅道出了局勢之險,更巧妙地將“內外夾擊”的緊迫感植入忽歹達心中。
別失八里的政體與大明不同。
在別失八里,大汗的權力并不絕對。
朝中眾多王公貴胄,皆出自各大部族,既是朝廷重臣,又是部落之主。
他們手中掌握實權,麾下各有兵馬,在自己的部落里說一不二。
若大勢一變,他們便可能倒戈相向,變節無常。
忽歹達臉色陰晴不定,良久才沉聲問道:“依你之見,我當如何應對?”
朱橚聞言,立即躬身拱手,道:“眼下之計,唯有釜底抽薪。”
“宰桑大人不妨暗中派遣精銳,偽作盜匪,于半途中將大明使團截殺殆盡。”
他緩緩抬手,做出一個砍頭的手勢,語氣陰沉如夜:“只要朱允熥派出的使節死于途上,他定會勃然大怒。”
“屆時,大明與別失八里勢必反目。”
“如此一來,那些原本傾向歸順大明的貴族,也不敢再輕言歸降。”
“仇恨既成,戰端必起,大人便可穩住局勢,再圖后策。”
忽歹達聽罷,沉默如山,神色陰沉不語。
他十指時而張開,時而握住,節奏微亂,透露出他心中并不平靜。
許久,忽歹達方才低聲開口,語氣冷冽:
“本官早有耳聞,大明軍隊如今所仰仗者,乃火槍與火炮,其威力之大,令人膽寒。”
“當年草原諸部,正是敗于這等武器之下。”
“曾經所向無敵的草原勇士在火槍火炮的轟擊下,一戰而潰,丟盔卸甲,兵敗如山倒,方才不得不屈服稱臣。”
他目光如鷹,牢牢盯住朱橚,語氣帶著幾分質疑:“若我別失八里真與大明兵戎相見,又拿什么去抵擋大明的火槍火炮?”
朱橚聞言,神色絲毫不變,反而嘴角微揚,眼神中透出一抹鎮定與從容,仿佛這一切早在他預料之中。
“宰桑大人所憂,確有道理。”他語氣不徐不疾,道:“但明軍所恃,正是那火槍火炮等利器,倘若失了此物,便如猛虎斷牙、蒼鷹折翅,再難成威。”
他說到這里,語調略頓,目光篤定地看向忽歹達:
“別失八里距大明邊境的嘉裕關,足有三千余里,沿途皆為戈壁黃沙,寸草不生,風沙漫天。”
“如此天險,非精兵強將、后勤充沛者,難以踏足。”
“若明軍真敢遠道而來,先不論兵力如何,單是這漫漫黃沙,就足以將他們困死在途中。”
他語鋒一轉,道:“再者,火槍火炮雖利,然其最大短板,便是十分依賴彈藥。”
“開戰后彈藥消耗極快。”
“若無充足補給,那些看似威猛的火器,便不過是廢銅爛鐵一堆,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