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在這一年,大明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憑借對光學與化學的深入掌握,成功利用暗箱、凸透鏡與氯化銀等材料,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
最初的成品,因工藝尚不成熟,曝光時間極長,僅能勉強用于拍攝完全靜止的物體,一旦有絲毫晃動,畫面便模糊不清。
然而,即便如此,這一劃時代的發明,依舊令無數人震驚不已。
大明科學院深厚的科研底蘊很快顯現出來。
朱允熥得知此事后,當即下令投入更多的資金,擴大研究規模,調集更多技術人員參與改良試驗。
于是,一批又一批技藝精湛的匠人與博學之士投入其中,晝夜攻關。
在無數次的實驗與失敗中,他們逐步改進感光材料與透鏡構造,大幅縮短了曝光時間,照相機的實用性隨之迅速提升。
……
層出不窮的新發明、新器物,如潮水般涌現,持續沖擊著官員和百姓的認知觀念。
許多從未想象過的事物,轉眼便已走入現實,甚至成為百姓茶余飯后的話題。
得益于朱允熥提前布署,對輿論進行了巧妙引導與充分宣傳,這些科技成果在社會上并未遭到排斥,反而喚起了極大的興趣與贊譽。
無論是高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皆對這些“奇器”充滿了驚奇與期待。
當第一輛蒸汽火車噴吐著濃煙,從鐵軌盡頭轟然駛來,車輪與軌道碰撞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時,無數百姓自發聚集在鐵路沿線,爭相目睹這劃時代的一幕。
驚嘆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有孩童奔走呼喊,也有老人熱淚盈眶,仿佛在親眼見證天地更易、萬象更新的奇跡。
某位感官員在奏章中寫道:“科學一門成立,實乃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陛下身為科學之開創者,其功卓絕,蓋堯舜而過之,三千年來,未有一人能如陛下般澤被天下。”
“大明今日,正邁入亙古未有之新紀元!”
是的,大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煥發出勃勃生機。
朱允熥目睹這一切,亦是激動興奮無比,心中雄心壯志勃發。
然而,就在此時,一個驚天警訊驟然傳來。
農歷七月十三日清晨,政務處分別收到山東巡撫巡按,河南巡撫巡按發來的緊急電報。
電文中稱:自七月初以來,黃河流域連日暴雨不歇,河南、山東乃至上游數省,皆陷于洪澇肆虐之中。
黃河水位節節攀升,至十三日,歸德府段大堤不堪重壓,轟然潰決。
滔天洪水一泄千里,頃刻間淹沒歸德府境內無數村落與良田,百姓死傷慘重,流離失所者難以計數。
如今,洪水仍未結束,潰口之處正不斷噴涌,洪流席卷一切,正迅速向下游蔓延,危及沿河數十個府縣安危。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