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陵直達北平的主干鐵路已正式開工,另有多條自沿海港口延伸向內陸的運輸線也在同步建設中,沿線百姓無不引頸以盼,期盼鐵路早日通車。
對于這一新奇的巨型機器怪物,《大明日報》上早就做了無數的宣傳與科普,讓老百姓都對它滿懷希望。
有了第一條鐵道線的建設經驗,后續工程自然事半功倍。
還有大量新的線路正在進行詳盡的勘測與規劃。
大明未來的交通網絡,已初露宏圖。
自發電機被發明,并逐步投入應用后,大明的科技發展更是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
電報機的普及,大幅提升了信息傳遞效率,軍政調度愈發迅捷高效。
碳絲燈也被廣泛用于照明。
盡管這種燈泡的壽命,至多不過幾百個小時,大多數時候,甚至只有四五十個小時左右。
壽命耗盡之后,碳絲就會被燒毀,需要更換新的燈泡。
但相比以前的蠟燭,仍然是巨大的進步。
畢竟,蠟燭的照明時間更短。
并且,燈泡的亮度,也不是蠟燭能比的。
當然,因為生產成本較高,且燈泡需要不斷更換,加上電力線路的限制,主要還是在大明科學院,以及一些重要官府衙門,還有金陵城的公共設施,如路燈上面使用。
當金陵城的街道,被燈泡點亮的時候。
不僅是老百姓,連許多官員都驚呆了。
冶煉技術突飛猛進,鋼鐵廠所煉之鋼,不僅堅韌度遠勝以往,且隨著鉻、錳等新型金屬元素的加入,其強度、耐腐蝕性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不少化學元素被陸續提純、命名,相關知識體系日益完善。
就在這一年,顯微鏡開始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迅速普及至科研機構和各大書院,成為解剖生物奧秘,揭露自然之謎的重要工具。
同年,在朱允熥的親自督導之下,大明科學院的科學家們繪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
這也是喚醒朱允熥遺忘多年的前世記憶,他對著圖表,用前世零散殘存的知識補全與校正,最終繪出一張更加科學、更加精準的“元素周期表”。
這張表,被譽為大明化學領域的鎮國之寶,是推動大明科學體系體系化、系統化發展的“無上秘籍”!
與此同時,軍工領域也迎來重大突破。
經過無數次試驗與失敗,大明軍工廠終于以甘油為原料,成功研制出一種全新類型的高威力炸藥。
這款甘油炸藥,其爆炸威力遠超舊日所用的黑火藥,堪稱顛覆性發明。
只不過,初期的成品極不穩定,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劇烈爆炸,極易造成慘重傷亡。
但在朱允熥的嚴令之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不懼生死,毅然投身試驗,進行科技攻關,哪怕面臨隨時被炸身亡的風險,也毫不退縮。
從甘油炸藥被研發出來之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用三十余名科研人員的鮮血與犧牲為代價,最終穩定了甘油炸藥的配方,成功制造出一款威力強大又相對安全的新型甘油炸藥。
新型炸藥的可控性與儲存性,遠優于傳統火藥。
這幾乎宣告了黑火藥時代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