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眉頭緊鎖,心思翻涌。
忽然,一個念頭在腦海中電閃雷鳴般劃過。
若將這兩種治黃思路,加以融合,會否另辟蹊徑,開創一條可行之路呢?
他心念一轉,思路愈發清晰。
在黃河主河道兩側,可以先修筑一道子堤,將水流約束于主道之內,使其不再沖刷河岸,而是集中水力沖洗河底沉沙,迫使泥沙隨水而下,不再淤積。
與此同時,還可在原本的灘頭區域基礎上,向外拓展,再建一道更為寬闊的大堤,形成“二重堤防”。
平日里,黃河水流依舊在主河道內穿行。
待洪峰來臨,兩側灘地便可用作緩沖區。
水位升高時,大堤之內的田野盡可蓄洪滯水,從而減緩水勢沖擊。
外層大堤的存在,正是為了保障洪水不至漫延至更遠處村鎮。
堤內的灘田,在豐水季節可容水泄洪。
枯水時節亦可耕種糧食。
只不過,要將百姓的住處,遷至大堤外面。
如此這般,“水來任它淹”,人卻無恙,田亦無虞。
是的,就是這個辦法!
他猛然憶起,后世似也采用了類似之策。
雖然工程艱巨,卻確有成效。
念及此處,朱允熥心頭豁然開朗,一掃方才的沉重與猶疑,朗聲開口:
“你們都別再爭論了,朕已有對策。”
眾臣頓時肅然,齊齊望向御座。
朱允熥緩緩起身:“黃河泥沙泛濫,根源在于上游黃土高原生態破壞嚴重,植被匱乏,山體裸露。”
“一遇雨水,水土流失,泥沙滾滾入河,年復一年,終成大患。”
“故而,治黃必須從源頭治起。”
“在黃土高原大規模植樹造林,恢復山地草木,涵養水土,從根本上斷沙。”
“其二,則是結合‘束水攻沙’與‘寬河滯沙’之法。”
“于黃河兩岸,各筑雙堤。”
“內堤收水聚力,沖洗河底淤沙。”
“外堤廣筑灘地,滯水緩流,既泄洪,又保民。”
說到此處,他停頓片刻,環視群臣,道:
“此策非紙上談兵,朕欲親赴黃河一線,實地查勘,方可定策。”
“傳旨,擇日北巡!”
……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