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的紫禁城戒備森嚴,無論是近身行刺,還是御膳之中投毒,都不知該從何下手。
可一旦出了宮,沒有這座固若金湯的天然堡壘做天然屏障,外巡途中,不可能事事都和宮中一樣。
隨行侍從再多,也未必能防得住一次伺機而動的突襲。
朱橚眼底閃過一抹凜然殺意,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揚。
他知道,機會來了。
這或許,是他重塑尊嚴的最后一擊。
朱橚壓下內心翻涌的情緒,俯首恭聲道:“草民謹遵大汗之令,必不負所托。”
……
坐在寬敞平穩的馬車內,朱允熥透過厚重的玻璃窗,遙望窗外延綿的田野與靜謐的鄉村,心境頗為舒暢。
筆直的水泥大道寬闊平坦,兩側新植的行道樹已抽枝展葉,長勢喜人。
從枝葉間的縫隙望出去,稍遠處,便是一片片綠意盎然的農田與點綴其間的村舍。
雖說村中大多仍是舊式磚瓦房,屋頂斑駁,墻面斑白,但偶爾也能瞥見一幢幢以鋼筋水泥構筑的新式樓房,外觀整潔大方,極具新時代的氣息。
這些新房子,與后世農村里那些風格各異、自發建設的自建樓相比,無論在結構比例、審美格調還是整體協調上,都顯得更為美觀大方。
究其根源,是因為后世農村早期的建設多由農民各自為之,圖個“高樓”之名,卻無任何設計理念可言,彼此模仿照搬,亂建成風,缺乏統籌與引導,自然難稱美觀。
待到后期民眾逐漸富裕,審美品位有所提升,本有條件改建整修,可政策傾斜城市發展,為了保護耕田,又定下了禁止隨意拆建的規定,使得許多村鎮只能在原有格局上勉強修修補補,難以徹底煥新。
而如今的大明卻大為不同。
雖然以當前的生產力水平而言,尚無法與后世相比肩。
但大明其所處的國際環境卻遠比后世寬松得多。
眼下的大明,在國際上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正因如此,朱允熥心中清楚,大明完全可以依照自身節奏,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建設,不必為短期內追趕他國而盲目冒進,也無需倉促應對外部壓力,被迫在粗放中前行。
許多規劃與發展,得以跳過過渡階段,直接一步到位。
這就避免了“先搭起來,未來發展起來后,再推倒重來”的資源浪費與動蕩風險。
后世國家之所以常陷入反復調整的困局,是因為害怕落后其他國家一步,那就就會在全球競爭中失去優勢,從而引發一系列極為可怕的連鎖反應,甚至動搖國本。
國際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你的國家落后一步,讓別的國家搶在前面。
整個國際產業布局都會變得截然不同。
你的國家甚至可能因此而喪失發展的機會。
這和公司競爭一樣,關鍵時候就看誰能搶先一步,誰能堅持得更久一些。
占據了生態位,局勢就會截然不同。
為了“搶先”,很多事情就顧不上“完美”了。
但大明眼下的格局截然不同,大明掌握著發展主動權,其各項政策,自然也更顯從容與深遠。
譬如那些嶄新的樓房,原本在民間從未見過,皆是由大明科學院親自繪制設計圖紙,并配套提出詳盡的建筑施工方案而建成的。
百姓哪曉得這些深奧的建筑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