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們并不活躍,很是安靜,這里不是安南人的主場,黎氏兄妹知曉藏拙,低調的甚至很多人都忽略了他們的存在。
“阿兄,你說這些人誰會贏啊?”黎溶好奇的詢問。
“當然是皇室兩兄弟。”黎洵不假思索的回答。
黎溶不解:“為什么啊?”
“我看太子很是瘦弱,蔚王又胖胖的,都不像是精通射術之人啊。”
黎洵道:“因為他們是皇室的子嗣,沒人敢勝過他們的。”
“大明的規矩真多……我們安南就不會如此,強就是強,弱就是弱。”
黎溶很不理解大明的這些彎彎繞繞。
另一邊,數名武勛子嗣已經背上了弓箭,前面有三十顆木樁,木樁上都掛著葫蘆。
葫蘆里面是鷂鴿,善射之人不但要射破葫蘆讓鴿子飛出來,還要不傷害到鴿子,這對射術要求極高。
力氣太大不行,葫蘆破了鴿子也就死了。力氣太小也不行,壓根射不破葫蘆。
在來掖庭宮之前,各武勛已經交代過自家子嗣,不要留手,將平日學習的本事全部拿出來!
尤其新寧伯譚佑,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讓譚波好好表現。
譚波今年已經十二歲了,再過幾年就可以入宮為武官,這次若是表現優異,日后能整個武將百戶,這個起步已經高于很多人了。
至于小孫子譚濤,他倒是沒多大期望,畢竟才五歲還小,全部憑本事便是。
孩子們年紀不同,過了十歲的距離設在六十步,不到十歲的距離只有四十步。
每個木樁上空都用棚子蓋住,以保證葫蘆射破后,鴿子受驚后第一時間飛躍的最高高度。
譚波第一個走了過去,搭弓射箭,瞄準,發射!
箭矢以極快速度朝六十步外發射,不偏不倚射破葫蘆,鴿子受驚,猛地朝上飛躍,早就有大漢將軍記錄鴿子沖破葫蘆后第一次飛躍沖出的高度,記錄在冊,然后唱謁:“三十尺!”
大概九米左右的高度,這只是鴿子的第一次飛躍,至于后面在飛躍的高度則不記錄在冊。
九米高度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不由讓在場人都鼓起了掌,史料記錄過朱瞻基的射擊記錄,在這個年歲,也不過只有三十五尺。
新寧伯譚佑眉飛色舞,周家兄弟更是挑眉沖著張家兄弟挑釁。
張家兄弟如喪考妣。
“好!”
許多武勛包括弘治皇帝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然而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張鶴齡癟癟嘴:“垃圾玩意!”
“顯你厲害的樣子!”
黎洵也愣了一下,驚愕的道:“不對啊,這是真下功夫了,他們難道不讓著太子和蔚王嗎?為什么射出這么好的成績?”
黎溶無語的道:“阿兄,你可是安南第一勇士,這么簡單的射術,你比他們厲害多了,有什么好驚訝的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