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的朝會結束,百官退卻,弘治皇帝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內閣六部,大部分部院級別的高官都在反對他,雖然他提拔上來一群人以此和內閣六部對抗,但現在朝廷的辦公效率已經開始低下,國家運轉陷入停滯。
若是長此下去,大明的穩定性勢必會遭到動搖。
弘治皇帝疲憊的揉了揉額頭,但現在既然斗爭已經開始,他也沒有任何后路可言。
只是現在他不得不想著最壞的打算。
離開奉天殿后,弘治皇帝便直奔乾清宮。
“去將大明的吏部的官吏考核冊子拿給朕。”
一旦到逼不得已的時候,朝廷的治國班子勢必會要調整,其他無足輕重的官吏他可以隨意任命,但這些人良莠不齊,大部分都是沒有實際治國能力之輩,不能調整到重要崗位上。
他現在得對內閣六部的班子進行預備調整,需要選一批有能力的官吏候選,做好最壞的打算。
先是吏部尚書屠滽,作為反對弘治皇帝的一員,又加上前段時間外察的爭論,屠滽在官場的地位已經不穩,調整屠滽不會引起太大的騷動。
兵部尚書馬文升雖持觀望態度,但此前馬文升對王越的敵意早就讓弘治皇帝不滿,一旦吏部尚書屠滽退下去,可調整馬文升去吏部任職。
兵部尚書則可由戶部左侍郎劉大夏接任,劉大夏此前履歷中就在兵部任職過職方司主事和郎中,掌兵部事再合適不過。
禮部尚書倪岳已經下臺,徐瓊可接替禮部尚書,左侍郎可調整傅瀚遞進,但禮部還少一名右侍郎。
至于其他三部,暫時不需要動,目前只需再調整一人進禮部即可。
弘治皇帝快速翻閱著吏部的名冊,最終他看中了兩人,第一是東宮左春坊楊廷和。
楊廷和在此前伴太子和蔚王出宮,已表明了他的忠正之心,但問題是楊廷和太年輕了,陡然調到禮部恐怕會承擔很多壓力,況且現在朱厚照還需要楊廷和去執教。
這是弘治皇帝給朱厚照選定的內閣班子成員,還需要給楊廷和時間去成長。
最終弘治皇帝將目光聚焦到了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焦芳。
焦芳這個人嫉惡如仇,他若入禮部,勢必會遭到很多人反對,這正是弘治皇帝想要的結果,他需要平衡各衙之間的關系,不能讓這群人關系太好,升焦芳入禮部,正好可以利用焦芳平衡其他官僚。
除此外,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鐘也需要調整,但怎么調整還需要好好思索。不過很快一封兵部的奏疏引起了弘治皇帝的注意。
這一日,弘治皇帝都在乾清宮安靜的思索著朝廷重要權力機構的領導班子調整事宜。
……
八月份的第二場朝會將會在中秋前一天舉辦,距離中秋還有半個月時間,時間還很多。
在今日朝會結束后,內閣內眾人齊聚,只是此時卻已經少了禮部尚書倪岳,不免讓氣氛變得有些沉默。
李東陽打破了這份沉寂,沉聲開口道:“諸位,皇上已然鐵了心要封蔚王就藩于昌平,吾等若在爭執下去,恐會傷害根本。”
“不如……就此作罷。”
劉健驚愕的看了一眼李東陽,開口道:“吾等身為人臣,自當替皇上替朝廷防微杜漸,吾等責無旁貸。”
“現在蔚王年紀尚幼,興許還看不出危害,可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