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王越是優秀,越有可能生出異心,此事吾等不能不防,也不能給蔚王任何希望存在!”
“如若不然,將來必會釀成慘禍。”
次輔謝遷也道:“賓之若怕丟失官位,大可現在退去。”
李東陽嘆口氣,淡淡的道:“老夫不是這個意思。”
劉健壓了壓手,作為兩朝元老,他有責任給大明留下一名能力出眾的人執掌內閣。
這場斗爭最終會怎么收場,沒有人會知道。
“賓之,你勿要在參與此事。”
李東陽忙不迭道:“閣老,我不懼。”
劉健搖搖頭:“我知曉賓之,但內閣需要留下火種,若是吾等出事,賓之還需費心掌控大明朝這條巨船!”
李東陽驚愕的道:“閣老,您這是什么意思?”
劉健道:“為防萬一!”
“好了,聽老夫的,此事你勿要在參與其中。近日內閣諸事皆由你處理。”
李東陽沉默了許久,才毅然決然的道:“好!”
選擇并肩戰斗,或許下場會很慘烈,但選擇退縮,將來將會面對更多輿論壓力,李東陽明白其中利害關系,他選擇的這條路,比劉健等人還要危險!
但為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他寧愿被千夫所指!
就在眾人還在商議之時,一封圣旨悄然抵達內閣。
為首的太監進入內閣后,找到洪鐘,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鐘接旨!”
洪鐘微微一愣,恭敬的躬身行禮接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潮河川離京師二百里,居兩山間,廣百余丈,水漲成巨浸,水退則坦然平陸,敵人長驅直入……今令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鐘繕邊潮河川,以抵敵寇入侵,即刻啟程,不宜耽擱……”
當聽完奏疏后,洪鐘緊咬著牙關,還是在劉健提醒下,洪鐘才不得已接了圣旨。
“閣老!”
洪鐘大聲道:“皇上故意借故調我離開中樞,就是為了避免……”
劉健沉聲道:“宣之不可妄言皇上!潮河川工事是兵部那邊一直在上書內閣,此事老夫知曉。”
“那邊確實需要一名德高望重能力出眾者營繕,皇上給你這封調令是看中你的能力,好好去將潮河川修邊,以免敵虜入侵。”
雖然劉健知道,這個節骨眼弘治皇帝忽然發這么一封調令,實際就是要在內部分化他們,但皇帝所言皆都有理有據,他們找不到任何借口拒絕弘治皇帝的圣旨。
若他洪鐘真抗旨不去,不用皇帝處理他,都察院其他御史就能彈劾他的罪責,那時候以忤逆圣旨罪下到洪鐘頭上,后果不堪設想。
洪鐘重重嘆口氣,道:“下官知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