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告退。”
望著李東陽離去的背影,弘治皇帝微微嘆口氣,疲憊的揉了揉額頭。
最近總感覺頭疼胸悶,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朝事折磨的他疲憊不堪,他早就生出退意。
只是怎么才能讓自家兒子合理的接替自己執政,他一直都在思考,今天召李東陽來就是因為此。
只是這個代價或許有些殘酷。
……
李東陽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思考弘治皇帝今天的用意,皇上先問了劉閣老等人的情況,如果皇上不想劉閣老下臺,就不會準許劉閣老等人的致仕。
劉閣老只是皇上投石問路的引子,那么皇上真正的用意應該在倫文敘這群翰林院官身上。
皇上特地提到倫文敘等翰林都是國家未來重點的培養人才,昨日腦子一熱,將這群人全部流放偏區,應當是后悔了。
因此他才會特地提到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洪鐘,又言說洪鐘身為風憲官,應當多提一提朝事。
他是皇帝,說出去的話當然不可能收回來,即便是錯的,這個意志也要貫徹到底。
但他可以通過御史的勸諫而改變主意,這樣既可以成全他從諫如流的名聲,又可以改變此前貶倫文敘等翰林的錯誤決策。
李東陽幾乎瞬間便想明白了弘治皇帝今日召見自己的用意,于是回到府邸后,以最快速度給還在潮河川修邊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寫了一封信,將今日分析全部告知洪鐘。
趁著倫文敘這群翰林官還沒走遠,只要洪鐘那邊上書的足夠快,便能在中秋后將倫文敘這群翰林官全部召回朝廷。
……
弘治十二年的中秋晚上,萬家燈火在雨幕中亮起,弘治皇帝先帶家眷去了一趟仁壽宮,和太皇太后周氏一同吃了團圓飯。
因為今年中秋有雨的緣故,朱厚照和朱厚煒也就沒有點花燈,才經過一場斗爭的紫禁城顯得死氣沉沉。
等中秋過完后,小朝會上,都察院左都御史閔珪便將右都御史洪鐘的奏疏呈上。
洪鐘奏疏上言明翰林乃國家未來人才備用,初入官場難免犯錯,請皇上寬宏大量,給予諸翰林官改過自新機會,召回他們重回翰林院,戴罪立功。
弘治皇帝看著小朝會上的諸高官,問道:“諸位認為洪御史此言如何?”
眾人面面相覷,最終還是李東陽開口道:“自古明君從諫如流而國興盛也。”
“臣斗膽,懇請皇上依洪御史言,收回成命!”
有了內閣首輔的帶頭,眾人才紛紛抱拳開口。
不過內閣次輔焦芳卻持不同意見,反駁道:“此等人臣沖撞皇上,罪無可恕!”
弘治皇帝饒有深意的看了一眼焦芳,他對焦芳很滿意,如果內閣六部都是一個聲音,他反而不滿意。
不過這次他沒聽焦芳的,自動忽略了焦芳的意思,道:“既然諸卿都以為如此,那便依洪御史所言,召回諸翰林官,讓他們戴罪立功。”
“諸位也當以此為鑒。”
眾人面色一喜,這是弘治皇帝的妥協讓步,對他們的服軟,眾人怎能不竊喜。
看來皇上也看出這次事件的嚴重性,這么多翰林離京被貶,對國家未來的沖擊實在太嚴重了。
所幸皇上迷途知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