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康府。
康海今天傍晚便邀請劉瑾前來小聚,作為翰林院修撰官,康海前途無量,自然許多人都在關注著他。
得知庶吉士群體中出了一名和劉瑾勾結的文官,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準備指責攻訐康海。
康海不在乎這些,如今他的文友深受牢獄之災,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他不能看著李夢陽就這么身陷囹圄。
“劉秉筆,快落座。”
康海并沒有稱呼劉瑾為公公,而是直接稱其司禮監官職,司禮監的職位是高于東廠的,稱呼劉提督也可以,但并沒有秉筆太監地位崇高。
劉瑾微笑道:“老鄉哇,實不相瞞,老奴最是欣賞你們這些有才之人。”
“咱家注定做不了什么大事,對皇家,對太子爺也注定不會有多大貢獻,只有你們才是大明的未來啊!”
“咱們陜西人能出一個你這樣的狀元,老奴很是自豪呢!”
雙方都很客套。
如果不是太子爺欣賞康海,劉瑾也不會如此,但現在和康海相聚后,他從康海眼中看到了和其他文官不一樣的神色。
其他文官見到劉瑾,多是敵視,不管有沒有過節,都不待見劉瑾。
但康海沒有,不管是出于私心求劉瑾幫忙還是他真就看得上劉瑾,這態度都讓劉瑾感到舒適。
酒菜上桌,兩名陜西老鄉通宵達旦,聊了一夜陜西的趣事和年幼的經歷,也讓康海知曉這名大太監宦海之不易,并沒有外人說的那么夸張和狂妄。
他甚至一度覺得文官們對劉瑾的誤解很大,這名權傾朝野的大太監并不是那么不講道理,非但如此,他還覺得劉瑾有才,有自己的見解,對國家的前途也很關心。
“劉秉筆,實不相瞞。”康海拱手道,“在下和李夢陽乃文友,如今好友落難,若我不伸出援手,實在有愧于心。”
“還請劉秉筆網開一面。”
劉瑾微笑道:“好說好說,咱們今日聊的很投緣,這個面子咱家怎么會不給你。”
“咱家再賣給你個面子,你親自去放了他便是。”
康海激動的道:“多謝劉秉筆!”
等劉瑾走后,康海愈加激動,還認為是今日之真誠打動了劉瑾。
可官場的事從來都不是那么簡單,他卻當真以為自己真心換真心了,實則上面早就敲定好李夢陽的下場,他才有機會接觸到劉瑾罷了。
昨夜一夜未眠,康海眼眶血紅,直奔東緝事廠。
李夢陽看到如此疲憊的好友,不由唏噓感動道:“德涵!”
康海壓了壓手,對李夢陽道:“天賜,我來放你出去。”
李夢陽愣了一下,激動道:“可是德涵找了誰幫忙給劉瑾施壓了?”
康海為人真誠,如實道:“并非如此,我親自去找了劉瑾,劉瑾和我乃是同鄉,于是答應了我放汝出來。”
聽聞此言,李夢陽面色突變,方才還帶著笑容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厲聲道:“汝怎可勾結閹黨之首?”
“汝此做法,吾實不恥也!”
康海還要解釋,李夢陽拂袖離去,怒斥道:“既你選擇依附劉瑾,吾等情誼,今日一刀兩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