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蔚王府單每年俸祿已經撥款十萬,是大明所有藩王中最多最巨的,現在又要撥十萬兩,每年單蔚王府定例撥款就需要二十萬兩銀子,這實在太多了。而且現在蔚王還沒有子嗣,日后若有子嗣,這個撥款數額還要增加一部分。
韓文態度強硬的道:“請太子殿下三思!洪武改制每年親王定額祿米不過1萬石,折算白銀也不過四千多兩,就算洪武初期定親王5萬石,折算白銀也只有二萬兩。”
“自洪武到永樂為始乃延續弘治年間,諸親王祿米未有超過兩萬石,折銀下來不過不到一萬兩銀子。”
“雖然他們還有鹽鐵等各色雜色收入,但親王最高收入也不過年五萬白銀。”
“而蔚王府已超歷代親王之最,此事前戶部尚書秦大人勉為其難同意,已延續至今未改,而今殿下又要撥十萬兩白銀給蔚王府,雖說蔚王府沒有鹽鐵酒等其他雜色收入,但一年二十萬兩白銀開支已經超其他藩王四倍有余。”
“如此給朝廷財政帶來巨額壓力,還請太子殿下思量!”
韓文說完后,內閣六部紛紛出列附和韓文,這讓朱厚照很是生氣,眼看著大哥要開口,朱厚煒道:“這事容后再說,先將紡織機推廣到民間才是朝廷首要考慮之事。”
朱厚照這才悻悻然作罷,道:“那就先推廣紡織機吧!今天就如此。”
等內閣六部的人全部離去,朱厚照才很是不悅的對朱厚煒道:“弟,你阻止我干什么?我要和韓文好好辯一辯!”
“他明面上數據倒是做的精準,他怎么不去查一查那些親王在地方剝削了多少百姓的田產,呵呵,還每年朝廷給他們的折算白銀不超過二萬兩,他怎么不說這群親王在民間搞的錢有這五倍,十倍?!”
“你和他們不一樣,王府給你建的面積不算大,你又不去刮取百姓的利益,就沒有其他進項進入王府,他們怎么不說這個?”
“一群狗東西,每天除了讓我生氣就是讓我生氣!”
朱厚煒微微笑了笑,道:“大哥,先推廣紡織機吧,韓尚書也沒說錯,大明現在的財政情況雖然外人看著光鮮亮麗,但實際情況只有咱們知曉。”
最起碼到現在,大明還絕對沒實現永樂富裕的場景,永樂皇帝派鄭和七下西洋耗費上千萬兩白銀,那是何等的盛況,現在的大明根本沒這個經濟實力。
“什么情況不情況的,這事兒你不要插手,大哥會給你處理好!”朱厚照執意開口,不讓自家弟弟參與進來,自己要和戶部好好掰扯掰扯!
朱厚煒噢了一聲,道:“那行。”
“大哥,我先回了。”
朱厚照點頭道:“嗯,好,路上慢點。”
“好的。”
……
李東陽回到內閣,今日內閣事忙碌完,便下旨回府,在路上恰好遇到一群茶陵派學生,他們激動的對李東陽道:“老師!對子對上來了!”
李東陽狐疑的問道:“什么對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