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左郎中明顯用力過猛,努力的想朝高層們靠攏,可是壓根就沒明白當下的局勢。
李東陽和馬文升、閔珪幾人紛紛朝刑部尚書白昂投去制止的目光。
南京那邊怎么攻擊楊廷和,你刑部看著就行了,誰讓你插手的?
此前五城兵馬司指揮使石洵一家被‘歹人’屠門的時候,也是你刑部不開眼的郎中要去查。
今天怎么又冒出來一個愣頭青?你刑部究竟怎么選拔官吏的?這不由讓人懷疑你這個刑部尚書稱職與否。
白昂出列,呵斥楊明喚道:“此事皇上自有定論,務須你來教皇上怎么做事,速速退下!”
楊明喚心中一驚,朝堂局勢瞬息萬變,百言百語不如一默的道理他還沒明白,上面還沒示意你開口,誰準許你自作主張?
于是楊明喚立刻退回班列,不再言語。
弘治皇帝看向李東陽,道:“李閣老,如此說來,楊廷和是真做了偽證?”
李東陽拱手道:“臣相信三法司秉公查案。”
弘治皇帝沉聲道:“那是否就證明馬尚書和閔御史抓錯了人?”
李東陽硬著頭皮道:“此事因楊廷和作證,誤導了馬尚書和閔御史的判斷。請皇上念馬尚書和閔御史忠心為主的份上,饒恕他們的罪責。”
弘治皇帝微微頷首,又道:“閣老認為楊廷和當如何處理?”
李東陽拱手開口道:“楊介夫嫉惡如仇,憂患邊塞存亡,怕邊塞重地出現大逆不道之賊子于軍中任職,因此才選擇激進作證,雖有罪過,但念其本心也是為蔚王著想,為社稷著想,臣懇請皇上網開一面,輕罰楊廷和。”
看來李閣老讀懂了昨日朕在武成殿的用意,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年弘治一直用李東陽的原因所在。
焦芳也忙不迭出列道:“臣附和李閣老此言。”
昨日兩人還在大殿上爭鋒相對,今天又站在同一陣線,但凡一個剛入官場的新人看到這一幕,恐怕會瞠目結舌。
可政治上從來都是如此,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一言一行,皆權衡利益得失也!
大殿上百官都選擇附和,楊廷和與他們而言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何必開罪楊廷和呢?
況且現在李閣老都已經發話了,六部高官也選擇附和,百官沒理由繼續彈劾攻擊楊廷和。
不過無論如何,南京那邊也需要給出交代,楊廷和如果繼續在南京為官,這件事就永遠不會結束。
為了平衡南京那邊的局勢,盡管楊廷和在南京做了再多的政績,弘治皇帝也不得不暫時給楊廷和調離南京。
就在弘治皇帝準備開口的時候,朱厚煒出列道:“啟奏皇上,臣祈求貶楊廷和于寧波府知府。”
未來朱厚煒的重心要放在浙直,楊廷和不能離開南方,寧波又靠近大海,這會給朱厚煒未來要做的事添一份保障。
關于楊廷和的定論就此達成一致,但南京畢竟還缺少一個吏部侍郎,這個位置一時半會還不能決定。
楊廷和在南京做的吏治改革成效斐然,不能隨便派遣一個尸位素餐的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