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作為內閣首輔,此時儼然已經明白朱厚煒的用意,開門見山的道:“蔚王意圖發展商業?”
朱厚煒點頭道:“是。”
戶部尚書韓文開口道:“蔚王殿下,自古來,商業皆都是無根之萍隨風飄蕩,商人奸詐,農民淳樸,想從商人頭上征收稅收難如登天。臣建議當著重發展農業,開拓田埂土地,荒地開墾出來乃使百姓有更多的地可種,稅收則會增加。”
“商業固然有蠅頭小利,然則互易過程中,多有狡詐欺瞞者,諸如牙子不視生產獲利,諸如戲子登臺唱戲打賞獲利。”
“此種種不利國家未來發展,請蔚王慎思,大明依舊當以農業發展為重!”
是啊,開墾荒地說的容易,荒地開墾出來能到農民手中嗎?就算開墾太多的荒地,不還是剝削百姓給你們取利么?
雖然韓文說的有理有據,但朱厚煒嗤之以鼻。
朱厚煒沉思片刻,開口道:“韓尚書所指出無外乎兩條原因,其一征收商稅困難;其二商人不視生產獲利,恐使更多百姓效仿。”
眾人微微頷首,不得不佩服朱厚煒的智慧,絲毫沒有廢話,直接抓住重點。
“商稅征收困難,因此你戶部才更要群策群力去想想怎么征收,是以生產販賣收入征收,還是以獲得利潤征收。”
“征收的方式如何,用什么做憑據,只要解決好了,征收未必會出現困難。”
大明的商稅征收邏輯或者說整個封建社會發展到今天商業稅收征收的邏輯都是統一的,按照交易過程中錢財流入的收入作為征收標準。
這種邏輯和后世的征收邏輯不同,后世是按照商業往來過程中獲得的凈利潤征收商業稅收。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現在的商業稅收稅率太低,朱厚煒不滿意。
李東陽出列拱手道:“蔚王殿下,此條暫且不去討論,且說第二條,若是大明未來著重發展商業,那會不會使天下百姓爭相效仿?到時候大明無人種植土地,大明將會面對何等的災難,此后果蔚王殿下考慮過嗎?”
朱厚煒點點頭,確實如此,第二條不討論好,第一條就沒有必要去討論。
先要讓高層們認同大明未來要走商農共同發展的道路之后,才開始著重去商討如何征收稅收的事。
朱厚煒微微搖頭道:“李閣老此擔憂完全沒必要。”
“本王且問李閣老,從古至今,能在商業上有所建樹的人有多少?”
“成功的多,還是失敗的多?”
每個家庭所需要負擔的生活成本極其高昂,農民們上有高堂,下有孩子,哪敢拿出更多的錢冒風險?
商業有風險,農民們有幾個會有傾家蕩產投身商業的魄力?
況且千年的小農思想,讓更多的百姓會守住一畝三分地,沒有什么比自己有土地更加能讓人安心的了。
“李閣老的擔憂完全多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