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外,寒風刮動了微雪,傾泄的從天而落。
文武百官東西隊列站定,涇渭分明,誰都沒將今日朝會當一回事,全都以為是稀疏平常的一場朝會。
大朝會上先議定了下個月會試的同考官等名單,然后內閣按例組織會議。
眼看著今日大朝會即將順利結束,禮部郎中張璁忽然出列拱手開口道:“啟奏太子殿下,微臣有本奏。”
朱厚照點頭:“準。”
百官紛紛蹙眉,將目光投向禮部郎中張璁。
“自今年開年伊始,各番邦紛紛來京朝貢,大明雖商業和農業再發展,然則國朝依舊有高昂的支出,財政依舊捉襟見肘。”
“臣建議開源節流,增加戶部財政收入。”
誰也沒想到從張璁嘴巴中會說出這種憂國之話,不由感到一絲欣慰。
戶部尚書韓文開口道:“誠如張大人所言,雖商農在現階段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問題依舊很多,財政雖略有提升,但依舊達不到豐盈之勢。”
張璁不懷好意的看了一眼韓文。
話題引出來后,他便退回班列。
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玉拱手道:“張大人說開源節流,現在已經開出了商業一道口子,還有什么辦法能開源?”
戶部郎中蹙眉,拱手出列道:“商業畢竟才發展冒頭,哪有那么快見效?這是個緩慢的過程,張大人提出開源節流,依舊是時最亟需的議題!”
戶部也不好過,現在所有的財政支出全部匯聚到戶部,今年預算做完,戶部甚至感覺今年只要多發一兩次天災和戰爭,去年的收入就會成為泡沫。
吏部考功員外郎張彩出列開口道:“啟奏太子殿下,微臣倒是有個想法。”
朱厚照揮手道:“說。”
張彩道:“所謂商業收入,無外乎稅收也。”
“如今商稅的稅收較少,是否可以增加商業稅收?”
“民間盛傳海上貿易利潤之豐厚,消息已從東南傳到了京師,也足可知曉海上貿易的利潤之豐。”
“若是天下海商都參與到海上貿易,各市舶司未必不能收取大量稅收以豐國庫。”
聽到張彩這話后,連對張彩看中的吏部尚書馬文升都不免出列大聲呵斥道:“尚質!休要胡言亂語,速速退回班列!”
重開市舶司的話題實在太敏感,市舶司一旦開啟,海禁的大門就要打開,這是違背祖宗制之論,如此大逆不道的話,馬文升怎敢讓自己衙署下官吏胡言亂語!
禮部郎中張璁出列道:“張大人此言非虛,重開市舶司可給大明帶來豐厚的海上利潤,大明的物資在海外需求強烈,今年朝貢就能看出一二。”
“諸番邦對大明的瓷器茶葉絲綢等需求不可謂不強烈,大明明明抱著如此大的金庫,為何要自斷其臂?”
禮科給事中胡獻頓時跳出來,指著張璁道:“你這奸臣小吏,歷來不是什么好東西,今日竟敢在大殿口放厥詞,簡直大逆不道!臣肯請太子殿下將此無父無君無祖宗的人,鞭笞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