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制不可破壞,此乃大不孝之罪。”
馬文升搖頭道:“老夫想聽的不是這個。”
“此事若非有人支持,焦閣老幾人怎敢冒如此大不韙提開海之策?”
梁儲好奇道:“下官今日也很好奇,為何會如此?”
馬文升心道你梁儲果然是出了名的謹小慎微啊,明知到是皇室支持焦芳,卻就是不點明,避免在任何場所說錯話。
馬文升干脆表明態度:“是皇室支持。”
梁儲倒吸涼氣:“大人,此事不可亂說啊!這可是違背祖宗家法之事,圣明天子怎會如此?定是受到奸人蒙蔽。”
馬文升搖頭道:“興許吧,但此事絕對不可眼睜睜看著其促成。”
“翰林院有你的學生,叔厚你讓他們都上書勸勉天子。”
梁儲道:“下官義不容辭!”
……
梁儲離開了吏部尚書馬文升府邸,回到家中,沉思了許久,才去緊急召見了翰林編修王煥。
王煥是兩處在弘治九年會試中的學生,見到老師后,王煥拱手道:“下官見過梁大人。”
“這里沒外人,得之不要客套。”
“今日焦芳等人在朝堂提出開海之議,李閣老和馬大人他們對此很是不滿,對此違背祖宗法制之人更是深惡痛絕。”
“吾等為國朝之官,自當替國分憂,得之汝為翰林清貴,當起帶頭作用。”
王煥肅穆道:“老師,學生知曉該怎么做了!”
“嗯。”
……
翌日一早,王煥一大早便抵達翰林院,將一眾年輕的翰林官召到自己值廬。
他先點明利害關系,又言天子被奸臣蒙蔽,企圖違背祖制開啟海禁,瀕海多亂,海禁若開,對沿海百姓的禍患無窮,諸位皆兩榜進士,國家棟梁之才,不可見明主被奸佞蒙蔽。
一番慷慨激昂的話,頓時讓這群年輕的翰林官義憤填膺,各個拿起手中的筆墨,開始上書勸勉天子!
馬文升需要翰林院的官給他們打頭陣,以此也試探試探皇家對開海的態度究竟如何。
這其中不免會犧牲幾名馬前卒,王煥畢竟在官場這么多年了,看到了太多翰林院天之驕子的起伏。這點風險規避還是知曉的,他當然不會做這個出頭鳥。
等一眾翰林離去,王煥又單獨召了嚴嵩,道:“唯中,這群年輕的翰林,老夫最看重的便是你。”
“你幫老夫最多,老夫自也不會虧待于你,此事若勸勉成功,馬大人那邊定會給你升遷。”
“唯中啊,仕途的機會不多,大明承平百年,文臣升遷機遇很小。我們不是武將,戰場上立了功,前途就擺在面前。”
“要把握住機會呀!”
……
有事,請假,抱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