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于心不忍的看著文徵明和祝枝山的尸體,呆呆的有些不知所措。
當初他們四人被稱為吳中四大才子,都是至交好友,都立志科考高中,為實現心中報復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然而命運弄人,唐寅因為科舉舞弊案無法再走科舉道路,祝枝山和文徵明連續考了十余年,一個沒中鄉試一個沒中進士。
但唐寅是幸運的,也是因為自己的選擇,當初聽信了蔚王的勸告,直奔西北,認了王越為師,雖不從文,但憑著邊疆赫赫戰功,現在也深受朝廷賞識。
其實蔚王也不是沒給祝枝山和文徵明機會,機會都給了他們,當初也勸他們去西南,跟著王守仁一同發展,從基層官吏做起,一步一個腳印,一邊為官一邊科考。
這是朱厚煒給他們鋪設的道路,也是不想看到明朝版的傷仲永,可惜,自負的文徵明和祝枝山根本沒將朱厚煒的話當一回事,于是又連續科考了兩次,依舊落榜,心灰意冷之下來到了江西。
本以為遇到了明主,立志幫著寧王治理好江西,也算是不枉費一身學問。
可是命運弄人,他們如何也沒想到,寧王居然是個心狠手辣的反賊。
當知曉一切的時候,他們已經踏上了不歸路。
看著兩位好友冰冷的尸體,唐寅心里不是滋味。
朝廷的調令已經傳到了江西,唐寅也該回西北履職了,可他想回一趟南直,一去西北數十年,他已經好久沒有回過家鄉了。
順便將兩位好友的尸體送到家鄉。
“蔚王殿下。”
唐寅一臉為難的找到朱厚煒,朱厚煒大抵明白他要做什么,問道:“想送他們回去?”
唐寅點頭道:“還想看一看家眷。”
朱厚煒嗯了一聲,道:“那就去吧,朝廷那邊你不用擔心,我自會和大哥說明緣由,我只能給你半個月時間,半個月要盡快去西北戍邊。”
唐寅拱手道:“多謝蔚王殿下。”
“殿下。”
唐寅沉默了片刻,深深彎腰,對朱厚煒行禮道:“多謝殿下指點之恩,微臣沒齒難忘。”
朱厚煒知曉他說的是什么,尤其看到文徵明和祝枝山這慘烈的下場,更會感同身受。
朱厚煒想了想,道:“伯虎,蘇州府那邊我已吩咐好了知府衙署,有什么難事就去找蘇州知府。”
“你是武將,文官未必會待見你,也不要妄自菲薄,本王已經交代好他們,他們不會對你輕視。”
“多謝蔚王殿下。”
望著唐寅離去的背影,朱厚煒微微嘆口氣。
唐寅不知道朱厚煒這些話什么意思,但朱厚煒卻替唐寅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