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他看過潛龍秘衛送來的信件,唐寅的妻子此時已另有新歡,當時朱厚煒恰好要來南昌處理瘟疫,所以也就沒關注那么多。
此時也算是隱晦提醒唐寅,回去后若是有解決不了的麻煩,就去蘇州府找知府做主。
四大才子……都是悲劇。
等唐寅離開后,朱厚煒便帶著王守仁主持南昌府的工作,江西三司的首官已經全部被貶職,朝廷新調令的三司長官正在前往南昌的路上。
無論是南昌的瘟疫,還是寧王的造反,江西三司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管他們有沒有苦衷,知不知情,朝廷肯定都要處理他們的。
不然日后其他地方出現類似的事,所有官吏都選擇袖手旁觀尸位素餐,那大明的吏治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
造反的士卒已經全部安排妥當,高層將領被殺,中層將領全部被調走,又從江西其他地方調了總兵、千戶、百戶等官前來治理江西軍衛,權力再分配后,治理大軍將會變得更加從容。
從云廣調過來的金雞納樹粉已經被送到了江西布政司,王務也已經將金雞納樹粉施以百姓,他并沒有一開始就以朝廷的身份去救人,而是先診一部分南昌百姓,確定他們瘟疫轉好后,才以太醫院的身份對整個江西南昌百姓進行救治發放藥材。
數日后,南昌瘟疫徹底結束,百姓們對朝廷感恩戴德。
而這個時候,王守仁也發了一封澄清書,將南昌瘟疫源頭調查的結果一五一十告知整個江西百姓。
當得知寧王犯下的罪行后,當初對寧王愛戴有加的百姓紛紛轉頭指責,底層百姓被輿論影響的實在太大,大部分百姓都缺乏自主辨明是非黑白能力,所以朝廷的輿論才會顯得如此重要。
這倒是讓朱厚煒想到了一種掌控輿論話語權的方式,只要能成功,日后文官們的話語權將會大打折扣。
這些事都只能等到回京再說。
五日后,南昌政治趨于穩定,寧王造反的災厄仿若沒發生過一樣,一切恢復如初。
王守仁本打算繼續回西南,但朱厚煒拒絕了他,西南那邊的治理已經區域穩定,王守仁在那里做的極好,基本已經實現了漢土統一治理,民族矛盾關系得到大大的緩和,尤其科舉和興辦學校教育后,這些未開化的土司們得到了禮儀道德律法的教育,沖突變得越來越少。
只是變得少,并不是沒有,無論什么朝代都是一樣,越是經濟不發達的地區,蠅營狗茍的事就越多。
只能保證相對公平,無法保證絕對公平。
不過無論如何,西南已不再是以前的西南,不再是那個土人動不動就打殺漢人,造反搶劫的蠻夷之地。
這個時候朱厚煒才不由感慨科舉制度的強大,對統治者來說,科舉簡直就是不可多得的安定百姓維持穩定的神器!
難怪朱熹在宋明會得到如此大的推崇,朱厚煒現在越來越明白統治者的本質和社會運轉的本質。
“走吧,隨本王回京,你勿要去西南了,朝廷也該給你換個位置了。”
朱厚煒笑著對王守仁道。
王守仁微微頷首,和以前一樣,依舊沉默少言,悟道之后,所有事都知行合一,能力越來越強,不能在屈居于西南了,該有更重要的事要給他!
比如……幫著自己建個報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