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煒無奈的望著大哥撩袍離去,大概率又是帶著江彬和錢寧一行人去萬歲山狩獵去了。
劉瑾則單獨留在了朱厚煒身旁,他是司禮監的掌印,很多政務都了解,可以隨時給朱厚煒解惑。
這段時間大哥忙于政事,又加上南昌發生這么多事,恐怕也將他憋壞了,去放松放松心情也好。
“市舶司為何要請求朝廷效仿三寶太監?”
朱厚煒好奇的詢問劉瑾。
劉瑾道:“回殿下,自開海后,三市舶司賺取的財富越來越多,前不久他們祈求再多開幾個通商口岸,以滿足日益增多的外來商人。”
“這次祈求朝廷效仿三寶太監,恐也是想讓朝廷將大明更多富饒的物資展現給海外更多的商賈查看,讓他們嘗到海上貿易的甜頭,以期更多外邦商人來大明購物賺錢,充盈市舶司收入。”
雖然現在海外有許多商隊不斷乘船來到大明,但由于消息封鎖,這些海外貿易只有上層貴族們在做,真正主力的海外大商人們都還不知消息。
這也是市舶司那邊通過關系打聽出來的消息。
為了讓更多的商人涌入大明市場,獲得更多的海外財富,于是廣州市舶司才建議朝廷能效仿太宗皇帝,再組織一次下西洋。
不僅可以宣揚國威,更多的可以傳遞消息,讓海外的商人們都知曉大明的富饒,以此誘使更多的海外商人來大明互易。
朱厚煒沉思片刻,道:“此事先擱置下來吧,等大哥有空的時候,召內閣六部來一同商議商議可行性。”
“廣州市舶司提的建議還是不錯的,以大明現在的經濟國力,組織一場出海似乎不是不可能,本王支持此項建議。”
“喏。”
劉瑾將朱厚煒的話都記在心里。
下一封奏疏是三法司關于寧、壽、益三王的定罪問題,謀反大罪,自然沒有饒恕的可能,三法司給出的審判結果是問斬三名藩王,除去其藩國資格,剝奪其封號。
后代皆貶為庶人,永世不得參與科考。
三法司到底還是沒有追究更多的人,僅僅只是處理了三名主謀,放過了他們的家眷。
朱厚煒拿著朱筆勾了一下,三王性命隨著朱筆勾下,命運也定格在這一刻。
然后便是兵部擬定請功奏本,給與王守仁和唐寅以及參與平反將士立功者按例賞賜,朱厚煒也批了準。
“讓吏部考功司就王守仁立功給與其升遷賞賜,擬定好后交上來。”
朱厚煒要給王守仁升官了,他在西南做出了突出功績,西南能有現在的穩定,王守仁功不可沒,又加上這次平反立功,他的位置也是該朝上挪一挪了。
劉瑾躬身道:“老奴知曉了。”
“哦,還有一件事,此前送去江西的糧食在山東被劫,查出來始作俑者了嗎?”
劉瑾搖頭道:“沒查出什么線索,后來太子爺將廠衛都召回來了。”
朱厚煒想了想,道:“還是要派人去好好查一查。”
“遵旨!”
這一個上午,朱厚煒都坐在乾清宮內批著奏本,直到中午的時候,他才朝坤寧宮走去。
姐姐現在也從皇宮搬了出去,父皇大部分時間都在萬歲山五老觀,大哥又一直在乾清宮執政,母后最近顯得很是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