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稍差或運氣不好者,很可能在創法的道路上,未曾成功,便已自毀前程,徹底斷絕了更高境界的希望。
“我一次成功,而且是在一階就誕生了雛形,這也是天大幸運吧?”姜羽喃喃自語。
遵循本能,一次成功,這傳出去,足以讓所有人震驚。
不過靈樞并非隨機分布,隨著統計樣本的增多。
人們發現,總會遵循少數特定的星辰軌跡排列,形成潛在的靈樞星域。
……
想要真正構建出一個穩定運轉,能夠自主吸收并轉化能量的靈樞星域,作為創法的根基。
其最低要求也極為苛刻。
至少需要找到并成功激活一個核心的“主靈樞”。
八個輔助的“次靈樞”。
并且還需要同步點亮至少五萬顆基礎星核,將它們成功串聯起來,形成初步的體內能量循環。
只有達到這個標準,源力吸收和運轉效率才會得到質的提升。
才算是真正邁出了創法的第一步。
這也是一個靈樞星域的最低標準。
沒有人知道是為什么。
而是自然如此。
就好像,水滴只有匯聚了特定的大小,才會剛好滿足墜落的標準。
“若想追求圓滿的靈樞星域,更是需要點亮至少五十萬顆星核!”
但因技術和精神力限制,人類文明無人達成。
即便是當今最頂尖的強者,鮮有能夠真正構筑出完全圓滿的靈樞星域。
為什么說鮮有。
因為那些頂尖強者的靈樞星域強度,不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但,不能排除有人在人王階段,構筑出了圓滿的靈樞星域。
至少,所有人都相信,蘇曦語肯定是其中之一。
一旦靈樞星域成功構筑成型,哪怕只是最低標準的雛形。
它也會如同一個微縮的星系天體般,開始自發地運轉,循環不息。
源源不斷地吸收、轉化能量,滋養武者自身。
古人所言的打通經脈、周天運轉。
或許其描述的,正是這種靈樞星域成型后的狀態。
真正的創法成功,并非僅僅誕生雛形。
而是要以第一個成功構筑的靈樞星域作為“錨點”和“根基”。
再去探索、點亮、構筑更多新的靈樞星域。
最終,將這些星域在宏觀層面連接起來,形成一套獨屬于自身的、完整高效的能量運轉圖譜。
靈樞星域的數量越多,這宏觀圖譜自然就越精細、越完善。
修煉效率也就越高。
“想要穩步踏入超凡序列,至少需要成功構筑出十二個主靈樞星域。”
“而若想沖擊宗師級則至少需要在此基礎上,額外再構筑出八個輔助靈樞星域。”
理論上,當體內成功構筑二十個不同功能的靈樞星域時。
就已經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善、循環無礙、甚至能夠生生不息的能量體系。
但實踐卻證明。
要沖擊人王(九階)乃至更高的傳說境界,僅僅二十個靈樞星域,根本不夠。
必須構筑更多、更強的靈樞星域,不斷完善自身的“體內宇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