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教授家的晚飯很簡單,一盤子青菜炒豆腐,一盤子咸菜,主食是小米粥。
“我們年紀大了,吃得都很清淡,今天也就是你來了,才多了一道豆腐。”
劉教授剛才給李鐵錘講課,發現這小子雖然基礎薄弱,卻頗有天分,這才一會功夫,就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詞匯,對他的印象更好了幾分。
這年月老一輩都特別簡樸,特別是像劉教授這種研究人員的工資并不高。
吃完飯,李鐵錘又跟著劉教授學了一些語法,見天色暗了下來,這才騎著自行車回了家。
柳晏荷本來應該住校,今天是李鐵錘第一次去學校,有些放心不下,也回來了。
“今天怎么樣?”
“還行,都能聽得懂,你男人的本事你還不知道?”
李鐵錘說著話,便上下其手,柳晏荷推了兩下,沒什么用,只能任他為所欲為了。
夜靜悄悄。
隨后一陣子,李鐵錘生活可謂是豐富而充實。
白天先是去工程廠準備生產摩托車的事兒,隨后去北航學習,等到晚上再回來跟柳晏荷玩造孩子游戲。
閑暇之余再關注一下復合肥的研究進度,跟齊工學習一些化工方面的知識。
摩托車發動機的零配件的圖紙繪制完成后,便開始籌劃鑄造工作,
這年月國內能夠生產發動機的工廠很多,有解放廠、一汽、北汽。
不過李鐵錘并不打算把摩托車生產“外包”出去,只能自己來籌劃。
無論在哪個年代,人才都要放在第一位。
李鐵錘帶上兩瓶茅臺酒,到北汽譚總工家里跑了一趟。
得知李鐵錘對研制摩托車挺有興趣,譚總工喝了口酒說了一句話:“目前咱們國內沒有真正的兩輪摩托車廠,也沒有真正的兩輪摩托技術人才。”
這話看起來是譚總工在托大,其實不然。
國內能夠生產兩輪摩托車的工廠除了魔都摩托車廠,就是濟南輕騎廠。
這兩家工廠的產品都是仿制斯洛伐克的佳娃,并不具備自主研制的能力,更別提建造全套的生產線和對摩托車進行改造了。
李鐵錘沒想到會是這么個結果,沉思了片刻后,問道:“那三輪摩托車呢?”
他現在已經搞到了全套的圖紙,只需要一個能夠將圖紙轉化為實物的優秀專家。
從這點看,三輪專家和兩輪專家的差別不大。
“三輪?”譚總工搞不明白李鐵錘要干什么了。
思索了片刻后,還是給出了個人選:“我曾當過夜校老師,有個學生,在機械方面的天賦極高,畢業后本來打算安排他來到北汽工作,不過他因為接了父親的班,去了京城摩托車廠工作。
據說表現不錯,還當了技術員,這幾年我一直忙著廠里的工作,沒有聯系。”
“技術員?”
見李鐵錘疑惑,譚總工解釋道:“鐵錘,你也是研究機械、車輛方面的專家,應該清楚有一類人,能夠在沒有設備的情況下,想出各種不可思議的辦法解決問題,我這位學生就是這種人。”
李鐵錘眼睛亮了。
要知道他這次搞出的四缸摩托車就算放在后世也足以成為主流摩托車,要在這年代生產出來,難度極高,正好需要這種人。
“京城摩托車廠,劉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