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教授和其他教授們都驚呆了。
國內研究火箭,向來極重輕量化。
受限于大推力發動機短缺,設計師只能在箭體上精打細算,把重量優先分配給燃料和載荷。
這類火箭主要承擔軍事、遙感衛星發射等國家任務,全靠撥款支撐,從未考慮過商用。
但任何技術,初期靠撥款起步沒問題,若始終無法創造價值,便難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小美家的f35外銷、nasa將發射任務交給spacex,本質都是通過商業變現反哺技術
盈利能投入研發,推動技術升級,形成“技術創利-利促升級”的良性循環。
國內的火箭技術要走向世界前列,這條路是必經之路。
當然了,李鐵錘并沒有太著急,反而把精力集中在了火箭發動機本身。
畢竟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五院的人才和技術儲備是國內頂尖的,在國際上也能排得上號,再加上李鐵錘已經對發動機的設計了然于心,項目的進展很快。
劉教授則負責配件的制造工作。
燃料泵、氧化劑泵、傳感器、調節器....一個個配件需要從全國各地的工廠專門定制出來。
如果配件的質量出了問題,還需要重新更改設計,確保地方工廠能夠以現有工藝造出來。
這段時間李鐵錘過得很開心,一邊忙著研制發動機,一邊繼續在空間站內研究潛射導彈,回到家還能繼續跟柳晏荷玩貼貼。
周一,李鐵錘休息了一天,一大早就乘坐五院的專車來到了研究室內。
看到劉教授上班了,李鐵錘從帆布袋里取出兩條白條煙遞過來:“老師,這是從我老丈人那里順來的。”
“你小子啊。”劉教授是個老煙槍,但是作為研究員和教授,工資并不高。
這年月有種說法,叫做研究原子彈的,不如造茶葉蛋的。
李鐵錘最開始的時候還搞不清楚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后來才知道,這兩年國內準備籌建正副電子對撞機,預計投資4億人民幣經費,這可是八十年代的4億啊,超過當年全國科研經費的一半。
劉教授這批老研究員的工資已經好幾年沒有漲過了。
當然了,這事兒跟李鐵錘沒啥關系,要做到的只是盡快把真正的火箭發動機研制出來。
李鐵錘進到辦公室里,剛打開圖紙,桌子上的電話就響起了:“鐵錘同志,麻煩你回工程廠一趟,老毛子的外事人員來了。”
老毛子的外事人員
李鐵錘皺起眉頭。
咱跟老毛子好像沒什么關系吧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