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錘確定打井點的位置后,就命令打井機開始工作。
有了上兩次的經驗,這次打井機的準備工作完成得很快,只是片刻功夫,鉆頭就鉆進了地里面。
田地的土質遠比山坡的巖石要疏松,鉆井的效率很高。
從鉆井機抵達位置,到鉆出一口井,總共只花費了二十多分鐘。
當然了,后續還需要砌井和壘井圈,也得花費一些時間。
不過就是這效率,已經超過了陳教授的想象。
看到打井機收起井架子向下一個打井點轉移,陳教授一把抓住李鐵錘的胳膊:“鐵錘同志,這車載打井機是你們自己造成來的?”
“是啊。”
聽到這個,陳大成突然轉身朝著地頭奔去,騎上自行車就要離開。
一個專家攔住他:“組長,你要去哪?”
“趕緊匯報上去啊,這玩意可是個好寶貝。”
陳大成太清楚車載打井機的重要性了。
這玩意要是搞個上百輛,那今年部里面的打井任務,就不發愁完不成了。
陳大成來到部委的時候,領導還沒下班。
聽完了他的回報,部委的領導詫異道:“前陣子聽工程廠的老柳提起過這事兒,咱們還派了農科院的劉教授前去幫忙,只是劉教授后來到南方參加育種工作了,還以為他們中斷項目了,沒想到這么快就搞出來了。”
“領導,我親眼看到了,這打井機特別好用。”陳大成激動的說道:“我建議您立刻跟工程廠聯系,采購一批。”
“部里面也有這想法,只是打井機的成本可不低,還是得慎重一點。”
領導沉思片刻,作出決定:“這么著,咱們現在馬上到四季青公社,看看這打井機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領導站起身喊來助理安排了車輛。
農業部的幾個領導趕到四季青公社的時候,李鐵錘正在指揮打最后一口井。
“這么說,平均二十五分鐘能打一口井?”領導圍著打井機轉了一圈,贊嘆的點頭,這玩意已經基本實現了半自動化,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這邊的地質比較疏松,要是遇到山坡之類的,需要三四十分鐘。”李鐵錘說出了一個保守的數字。
“這是個好東西啊。”領導點點頭后,又問道:“大規模生產有難度嗎?”
“目前所有的配件我們廠里面都能自己生產,只要不使用坦克底盤。”
“你們還能配備坦克底盤?”領導有些驚訝。
“是這樣的,考慮到大山里面道路崎嶇,一般卡車過不去,所以我們設計了兩個版本的車載鉆井機。”
大部分農田都有道路,再不濟也有生產路,倒是不需要坦克底盤。
幾個領導商議了一陣子,便急匆匆的趕回了部里面。
李鐵錘這邊完成所有的打井工作,已經是晚上九點半了,公社里早就準備好了飯菜。
飯是大白米飯,里面摻雜了臘肉,油花花的,吃起來滿嘴香。
這樣的伙食待遇,在這年月已經算是頂尖了。
李鐵錘仔細一打聽,才知道公社里前陣子在山上打到了一頭野豬,做成了臘肉,一直沒舍得吃。
吃飽喝足已經是晚上十點鐘,考慮到明天還要上班,李鐵錘便帶著工程廠的同志離開了。
看到車輛燈光消失在道路盡頭,支書才停下揮手。
這時候,食堂的大廚急匆匆的跑了過來,手里面攥了一把錢和糧票。
“這是俺在碗下面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