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爸的兩個弟媳,被他用掃把趕出了院門。
“我現在與老宅已經沒有關系,你們要是再來,我就去報警,讓他們查查當年孩子的死因。”
他知道,已經過去那些年,這事并沒那么好查。
但是,拼著把對方名聲搞錯,他也要試試。
程媽更是端了洗菜水,往那妯娌身上潑,兩個都不是好東西。
她的兩個妯娌落荒而逃。
平時有公婆壓著,她們能作威作福,現在今時不同往日。
程媽變臉速度很快,對著妯娌像仇敵,對予姝如沐春風。
“我去給你們拿傘。”
予姝,“那我帶孩子們去拿魚竿,大姐,你把傘給小東。”
說話間,她帶著仨孩子去取漁具了。
沒有外人在,她也好借著后備箱,多取點東西出來。
到了車子邊,看到圍了一群小孩,好在都只是看看,并沒有扒著車子。
看到予姝過來,小孩子們立即作鳥獸散。
大人們已經告誡過他們,看沒事,不能摸,是要摸壞了,賣了一家子也買不起。
小孩走了也好,予姝從后備箱,拿出五根釣竿,兩頂遮陽傘,五個小馬扎,四個塑料桶,一包魚餌。
東西都是能伸縮折疊,所以,這些東西并不突兀。
把東西給錦軒,圓圓,年年分了下,予姝也拿了一份。
予姝找了個比較平坦的河岸,把傘插好。
她與年年一頂,錦軒跟圓圓一頂。
傘剛插好,程東也來了,程媽也跟著一起過來了。
程媽手上還拿了兩個秧凳,家里就兩個,想著不夠用,就近再借幾個。
程東拿了一把土黃色的拔秧傘,這種傘比平時的雨傘大兩倍不止,用的也是一種厚油布。
予姝過去幫他插好,程媽沒事,也沒急著走,看他們釣錢。
這河里平時也有人釣,只不過是偶爾能釣上來。
予姝給孩子們分了餌料,另外,就隨他們自由發揮了。
最先上鉤的是年年,予姝也不幫她,她釣起一條八兩重的鯽魚。
程東比年年還興奮,“年年妹妹,你真厲害,這么大的鯽魚,我還是頭一次看有人釣到。”
他們平時能釣到的,有個二兩,那已經很大了。
第二個上鉤的是圓圓,他的是條鯉魚,有兩斤重。
把魚線拖到岸邊,用了抄網,把魚撈上來的。
接著是程東,只不過,他太性急,提線早了,魚脫鉤了。
錦軒和媽媽差不多同時上鉤的,錦軒釣到了只一斤半的團魚,也叫甲魚。
予姝這條是草魚,差不多有五斤。
把魚用抄網撈上來的時候,幾個小家伙都扔了魚竿跑了過來。
“媽媽,你好厲害,你釣的是最大的。”
“媽媽,我們中午有大魚吃了!”
程東,“林阿姨,這魚你們可以帶回家去。”
程媽也是這樣想的,這么大的錢,要是賣也能賣幾塊錢。
予姝說道:“中午,我給你們做魚吃,包你們吃的想吞舌頭。”
圓圓可喜歡媽媽做的魚了,“媽媽,我要吃紅燒的。”
把魚放在水桶,予姝讓程媽先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