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嫣然在北離這三年,過的很忙,很充實。
她辦的學堂,收的學生越來越多,開通互市之后,不僅這些小孩愿意學漢話寫漢字,很多想到西州來做生意的人也想學。
穆盱他們原本想讓霍嫣然留在北離,做兩國互市的牽線人,但她真正深入其中,做了許多實事。
她親入各種地方,把大興的耕種織布之法教給那些北離百姓,三年間,從不間斷。
北離人將她奉為“神女”。
意為神明派人度化他們的人。
霍嫣然不敢擔這樣的稱呼,但是她在北離逐漸受到百姓的擁戴,北離大臣們也日漸對她恭敬有禮。
這期間,北離也出過幾次亂子。
但很快就被拓跋瀛鎮壓了下去。
霍嫣然如今弓馬嫻熟,一半還是拓跋瀛的功勞。
大單于公務繁忙,但總能抽出空來教一教她。
霍嫣然也時常跟他討論北離的各種食物。
要說霍嫣然教過的學生里誰的進步最大,拓跋瀛自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如今的拓跋瀛,已經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話,甚至已經可以無障礙閱讀大興的古籍。
某一天,霍嫣然在草原上遙望故鄉的方向的時候,拓跋瀛飛馬而來,說:“漢人喜歡舉頭望明月,以寄思鄉之情。”
他問她:“公主是不是想家了?”
“當然想啊。”
霍嫣然是真的很想母后,很想七哥和嫂嫂,還有婉兒她們。
所以在拓跋瀛問的時候,她一點也沒藏著掖著,十分坦率地說:“我做夢都想。”
許是在北離待得久了,天高云闊,公主逐漸沒了在深宮里的小心翼翼,變得越來越灑脫大氣。
回不回得去另說,想想怎么了?
拓跋瀛喜歡她這樣坦率,“那公主就回去看看。”
“你讓我回去看看?”
霍嫣然沒想到這話會從拓跋瀛嘴里說出來,畢竟她留在北離,是北離眾臣諸般深思熟慮之后的決定。
她笑著問拓跋瀛,“大單于不怕我一去不回?”
“公主若想回去,我絕不強留。”
拓跋瀛一雙藍眸極其認真地看著霍嫣然。
他說:“公主是我北離的貴人,而非囚徒。此間山川萬里,任憑公主來去。”
“那好。”霍嫣然站了起來,“我要去西州。”
然后拓跋瀛就派了一個車隊,帶著一批汗血寶馬和數車珍寶讓長寧公主跟車隊一起來了西州。
霍嫣然一邊喝著西州的果釀,一邊跟春枝說起這些事,席間的菜都是大興的味道,她很久沒有嘗到這么正宗的家鄉味了,放開了吃放開了喝。
春枝讓人加了好幾道霍嫣然以前愛吃的,陪著她一塊吃點,然后徐徐說著話。
玉珠在邊上怕公主喝醉了,給她換成了杏酪漿。
霍嫣然太久沒見到嫂嫂,跟她有說不完的話。
加上今日中秋佳節,城中熱鬧非凡,霍子安和念兒還放了親手做的孔明燈。
霍嫣然跟春枝她們也一起放了,愿望寫在孔明燈上,飄向天際,帶去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