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整個空投行動已經結束后,陸沉立刻下達指令:“放飛無人機,我要親眼看看。”
武警訓練基地,一架早已待命的小型手拋式固定翼偵察無人機,被拋飛升空。
它輕盈的向上爬升,迅速飛向空投場方向。
很快,它搭載的高清攝像頭捕捉到的畫面,清晰的回傳到了指揮中心的主屏幕上。
畫面中,經過多次平整后的空投場,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露天軍械庫。
數不清的空投集裝箱散落各處,后勤回收分隊的戰士們正有序的忙活著。
“三組,左前集裝箱,固定吊索。”
“明白,掛鉤已就位。”
“工程車,四號區,準備牽引。”
現場一片忙碌景象,口令聲、號子聲、運載車輛的引擎聲和金屬碰撞聲音響成一片。
在距離空投場不遠的地方,防空營正在檢查裝備,幾輛履帶式車輛顯得格外醒目,它們棱角分明,外形威武霸氣,正是陸沉心心念念的紅旗-17防空導彈系統發射車。
紅旗17
“聚焦,放大!”陸沉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感。
參謀立即放大了其中一輛紅旗-17的畫面,屏幕上清晰的顯示出這型東大陸基防空利劍的每一個細節。
這輛鋼鐵巨獸重達重37噸,車體采用鋼裝甲焊接結構,具備防御輕武器射擊和小口徑炮彈破片的能力。
車體預留了接口,可選裝附加復合裝甲或格柵裝甲,以增強對rpg等反坦克火箭彈的防御能力。
它搭載了7個小直徑輪的液氣懸掛履帶式底盤,能夠輕松跨越2米寬的壕溝,涉水深度也達到1米。
優異的越野機動性和復雜地形通過能力,使得它可以伴隨裝甲部隊快速機動。
該車配備的東大自主研發的固態相控陣搜索雷達,在日常行駛狀態下保持最大仰角固定,而在戰時則可升起并旋轉瞄準,實現對45公里內48個目標的監視。
同時,它還能對不超過24個目標進行高效處理,經過篩選后,將10個最具威脅的目標信息實時傳輸至連指揮車。
該發射車裝備了兩組共8枚垂直冷發射的單室雙級推力近程防空導彈,這些導彈采用無線電指令制導方式,彈長3.5米,彈重165千克,戰斗部裝藥量為15千克。
特別是它的冷發射方式,首先由安裝在發射筒底部的燃氣發生器產生高壓燃氣,將導彈彈射出發射筒至一定高度,然后導彈主發動機在空中點火啟動。
這種方式減少了對發射平臺的沖擊和尾焰灼傷,也降低了發射特征信號,提高了隱蔽性和平臺安全性。
具備發射間隔短,快速連續射擊的能力。
發射之后,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8馬赫,能夠應對距離15公里、高度6千米、速度700米\/秒且過載達到12g的空中目標。
正常情況下一支完備的紅旗-17導彈連,包含4輛發射車、1輛由89裝甲輸送車底盤改裝的指揮車,以及兩輛配備彈藥裝卸臂的北奔ng80裝填車、兩輛北奔ng80彈藥運輸車和三輛方艙車。
而東大重裝合成旅下轄的防空營,一般是一個紅旗-17防空導彈連,一個pgz-09型35自行高炮連,兩個pgz-04a自行高炮連,一個便攜式導彈連,以及一個指揮保障連組成。
有著土豪作風的陸誠,自然不會按照這個標準編制來。
他現在投送的這個防空營,包含了兩個紅旗-17防空導彈連,一個pgz-09型35自行高炮連,兩個plb-625彈炮一體近程防空系統連,一個便攜式導彈連,以及一個指揮保障連。
主要是他看不上pgz-04a自行高炮,而且這樣調整后,比起東大原版,不僅紅旗-17數量翻倍,plb-625替換pgz-04a,質量也有了極大的躍升。
可以說,現在183旅的頭頂上,已經有了一道密集的防空火力網。
紅旗17導彈連
看著屏幕上的鋼鐵猛獸在晨曦中展現出清晰的輪廓,陸沉心中的肉痛感也被一種更強烈的踏實感所取代。
這就是他傾注了巨大資源換來的防空基石,是保護整個部隊頭頂安全的“金鐘罩”。
畫面中,紅旗-17的車組成員已經完成初步檢查,啟動了引擎,粗大的履帶開始緩緩轉動,碾壓過松軟的土地。
緊接著,一輛、兩輛······更多的紅旗-17發射車、指揮車、裝填車、彈藥車紛紛啟動引擎。
在他們的不遠處,偵察營也動了起來,裝甲偵察車、輕型突擊車、雷達偵察車、電子戰車、無人機控制方艙,各種型號的偵察車輛紛紛咆哮著啟動,數量龐大,種類繁多。
陸沉站在指揮中心的大屏幕前,靜靜的看著無人機傳回的宏大畫卷。
迷彩涂裝的鋼鐵巨獸一眼望不到盡頭,從紅旗-17發射車到偵察營的各式戰車,再到堆積如山的集裝箱和穿梭其間的保障車輛,共同構成了一片鋼鐵森林。
這一刻,渾身的疲憊全然消失無蹤,他按下通訊器,下達了指示:“防空營、偵察營,限時兩小時完成裝備整備、人員收攏、補給裝載后,向預定集結地域機動。后勤分隊,立刻開始回收空投物資,按預定計劃送往各處補給點。我們時間緊迫,立即行動!”
新的一天,新的戰斗部署,新來的鋼鐵的洪流也開始涌動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