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必定肝腦涂地,萬死不辭!”
駱養性松了一口氣,看來自己是不用死了。
不過崇禎下一句話又是讓他將心提到了嗓子眼。
“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有些事需要你去做。”
“請陛下盡管吩咐!”
崇禎看著駱養性,慢條斯理的說道:“第一,錦衣衛之中那些腐敗之人需要清理掉,其中自然也包括你的一些心腹,我們已經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加上你這個指揮使出手這件事很簡單。”
駱養性身為指揮使,本身勢力就很大,又是掌握了證據的情況下,做成這些很簡單。
并且還能將影響做到最小,這才是崇禎留他一命最關鍵的原因。
他可不愿意武力清洗錦衣衛,浪費人力物力。
“第二,這件事完成之后你把指揮使的位置讓給李若璉,你與王國興以后都是指揮同知!”
“你,意下如何?”
指揮使是錦衣衛的老大,正三品。
而指揮同知在錦衣衛之中只處于指揮使之下,設兩名,乃是從三品。
“臣遵旨!”
駱養性雖然有些不甘心,卻也是松了一口氣。
好歹沒有被一擼到底,更沒有丟掉腦袋。
“去吧,趕緊把錦衣衛清理干凈!”
看著駱養性與李若璉離開,崇禎松了一口氣。
如今的駱養性應該只能乖乖聽話了,有著這異常聽話的指揮使,再加上這段時間攝像頭和監聽器得到的情報,清理錦衣衛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對于后世記載里,駱養性投降螨清的事,崇禎也不在意。
那時候自己都死了,大明也亡了。
駱養性也算不上是背叛自己。
能夠殉國的終究是少數,那種人自然值得重用。
但若是因為不殉國就不用,那么自己手下估計也沒多少能用的人了。
而這一世的大明,在自己的帶領下也注定無人會投降螨清。
…………
兩天時間迅速過去。
這段時間里,錦衣衛發生了大地震。
指揮使駱養性掌握了大量證據,將大量尸位素餐,腐敗的錦衣衛給拿下了,其中不乏錦衣衛的高層。
原本這種事會引起不少人恐慌的,但在充足的證據,加上皇帝的旨意,最后在指揮使駱養性的鎮壓下并沒有導致事態失控。
兩天后,指揮使駱養性上疏請罪,陳述自己失察,導致錦衣衛腐敗嚴重。
皇帝大怒,將其從指揮使貶為指揮同知。
隨后將李若璉升為指揮使,頓時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因為李若璉原本只是一個指揮僉事,并無多少功績。
當皇帝道出錦衣衛之中大量人員貪腐的證據乃是李若璉收集的之后,一眾大臣方才沒了聲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