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也因為給大人物輸血,死在病床上。
凄慘。
如果說他的前半生是慘的話,那么后半生,就是凄慘了。
在電影版里,極盡渲染后續的情緒和凄慘,也正是因為后續的凄慘渲染,正因為后續的極致渲染,才能將戛納獎斬下,那極致的情緒渲染能力。
拉滿了,真的拉滿了。
而電視劇版的《活著》。
似乎,在這段劇情的表達里,就更加的.平淡。
在福貴的臉上,只有麻木。
克制的痛苦表達。
并沒有太多的沉兀在臉上。
很麻木。
但那也是平淡的麻木.沒有特別渲染的情緒表達。
這種痛苦太平淡了。
假如代入到自己的話。
假如我作為觀眾的話。
這樣的痛苦我又如何受得住可是福貴就受住了。
在這種痛苦的施壓之下,他就選擇了.活著。
兒子救活的那個大官是春生。
當年在戰場上,如果不是福貴給了那個餅,春生就死在戰場上。
而自己的兒子卻因為給他輸血死了。
而最后.在清算的時候,春生也因為內疚上吊自殺,他本來可以不自殺的。
因為對福貴的慚愧困擾了他的大半生。
死了也許才是好的。
這種極致的諷刺和痛。
此時的王鳳升和徐翔就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情。
這個電視劇的劇組。
貌似是真的懂,而且非常的懂。
知道什么樣叫活著。
也知道活著這件事帶來的痛苦是什么。
那些對主角施加痛苦的橋段,就沒有一點點的收斂,全部盤了下來,全部施加了下來。
但福貴卻依然活著。
直到這里的時候。
就沒有人嘲笑他。
誰說他是低配電影版的
至少此時的徐翔。
就敢這么說。
他就絕對不是什么低配的電影版。
絕對不是。
雖然說張謀子肯定不會去蹭這個熱度的。
甚至葛佑都覺得有點煩。
而對于這部作品的輿論發酵,也大多在他和電影版的關系上
“請不要拿這部作品來高攀我了好嗎我就不覺得他和我們電影版有什么關系聯系,但您要說他是照著我們的活著拍的,那確實是,1:1的老還原了。”
葛佑除了看完前兩集之后,就沒有繼續看這部作品了,更低劣的演技和差不多的劇本理解,拾人牙慧的東西,對于他來說,看下去也沒有任何意義。
一點意義都沒有,只會讓他感覺由內而生的無趣。
面對采訪也只會話里話外的說。
沒有什么好說的呀。
就是電視劇版本蹭著熱度的活著。
無趣無意義。
還不如多來看電影版。
當然這份采訪就是華藝兄弟出來的,也算是給張謀子打熱度。
你電視劇能蹭電影的。
那我電影也能反而蹭你電視劇的。
你粗略模仿我的作品,那我就拿你來墊高我,去給我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來作陪襯。
從一開始是這樣的。
此時的張謀子就悠然地坐在家中,活著的上映對他來說插曲都不算,甚至連蹭熱度這件事情,都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畢竟我可是華夏第一大導。
“也不知道這次我們兩個人誰會更勝一籌。”
“這一次電影市場就是屬于我們的戰場,今年是明年是,以后也是,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在這個市場上和我們針鋒相對了。”
張謀子看著馬小剛就有些寂寞。